4月16日工信部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推进会,强调企业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技术部设备行业部组织了一次会议,以促进智能连接的车辆产品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访问。该部设备行业发展中心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重点是针对行业和信息技术部的产品访问和软件在线升级文件的要求,以及针对市场监管的国家管理部门,“有关进一步加强访问,召回和在线软件升级智能连接的车辆产品的通知”,并倾听了汽车制造商的实施和建议。
会议强调,汽车制造商应该深入了解“通知”的要求,完全进行驾驶辅助测试和验证,阐明系统功能界限和安全响应措施,并不夸张或虚假的宣传,严格履行其义务,并真正地履行了对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和质量和质量和安全性的智能产品的主要责任,并确保了安全级别的智能产品,并实现了安全级别。
智能驾驶分为6个级别:L0至L5,每个级别代表不同程度的自动化和责任部门。其中,L0-L2水平由驱动器主导,L3-L5水平由系统主导。自主驾驶水平越高,智能驾驶技术越强,相关法律和法规越完整。
技术和法规位于台湾海峡的两侧,对商业化的飙升需求在中间飙升。汽车公司正在竞争和竞争,“智能驾驶平等权利”已成为行业中的热门词。自2025年初以来,中国有20多家主流汽车公司连续宣布了新一代智能驾驶的战略计划和技术途径。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密集布局使2025年被全球汽车行业认可为“智能驾驶的第一年”。
实际上,目前,智能驾驶主要是L2辅助驾驶(联合驾驶辅助),而L3(有条件的自主驾驶)仍在试点阶段。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乘用车的所有现有智能驾驶功能均为L2及以下。这意味着中国的智能驾驶技术正处于L2到L3的过渡阶段,L4-L5仍然需要突破技术瓶颈和监管限制:
L2水平普遍的线索:L2+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已成为主流,涵盖了高速和城市导航辅助功能,但驾驶员仍然需要随时关注并接管。根据中国智能连接的车辆行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在2024年配备国内L2及以上功能的新车数量为130.94亿,同比增长31.5%;渗透率为57.3%,同比增长10.0%。 Byd和Tesla等品牌已经为整个L2功能都实现了标准配置。
L3级试验促销:在L3模式下,系统可以在特定的设计操作条件(例如高速公路,好天气)下完全接管驾驶任务,但是当系统要求时,驾驶员需要及时接管。第三级自动驾驶已在9个地区(例如北京Yizhuang)进行了驾驶,但由于法规,它尚未大规模实施。 BYD和NIO等汽车公司已通过了访问测试。
高级功能的本地应用:某些模型(例如Nio ET7和Xiaopeng G9)支持Urban NOA(飞行员辅助驾驶),但是它们的覆盖范围有限,并且依赖于高精度地图和云计算能力。
展望未来,L2级智能驾驶需要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并在任何时候接管将占据很长时间,从现在到将来。人们仍然远离自己心中的完美智能驾驶 - 像科幻电影中的完整接管模式。
Everbright Securities预计,国内L2+城市中智能驾驶的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将接近10%,预计将在2026年及以后迅速增长。其中,促进100,000-200,000元人民币的负担得起的情报可能是在国内城市突破智能驾驶的关键。
尽管已经反复讨论了智能驾驶安全性,但这个话题将永远不会过时。对于驾驶员,他们需要认识到智能驾驶的能力和界限。汽车公司应承担公司责任,并反复考虑在推出新车和培训销售人员时追求产品销售和受欢迎程度时,是否夸大了产品的安全能力或过度营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