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国家医保谈判收官,恒瑞医药、康方生物等中外企参与灵魂谈判
美联社记者从现场和公开渠道获悉,今年全国会谈之前,以康方生物、阿斯利康为代表的中外企业已经对参加全国会谈的品种进行了提前降价。在四天的现场谈判中,前三天现场呈现出“一拖再拖”的局面,谈判进程陷入僵局。一些企业代表甚至感叹“心都快从胸口跳出来了”。然而,完成谈判的企业代表有的面露微笑,有的则皱着眉头。
业界普遍期待医保缴费方对于创新药的结果和态度。多位关注全国会谈的行业专家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会谈的谈判成功率应该与往年一致,而平均下降或会上升。
11月,2024年全国会谈结果即将揭晓,万千医学人或为此欣喜,或失意。
四个王国:紧张、僵局和渴望
美联社在现场注意到,随着2024年全国会谈进入第四天,企业代表似乎有些疲惫。甚至还有不少今天参加谈判的企业代表迟到了近半个小时才赶进来。到达会场后,他赶紧向工作人员道歉,然后快步走进会场。
事实上,今天的谈判与过去三天同时开始。 8点左右,石药集团(01093.HK)、齐鲁制药等首批企业代表列队入场。
财联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日紧张谈判中开始出现非独家竞标产品,如帕拉米韦注射液、齐鲁制药旗下正大天晴、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江苏吴中(600200) .SH))、桂林南洋药业、海南通用三洋、河北天成、云南先氏、中润药业悉数到场,对该品种的争夺将十分激烈。
投标谈判风格与前三天的谈判风格有所不同。前三天,企业主要是与专家来回交流,衡量自己接受降价的能力,但今天的谈判者可能不得不警惕同行的“背后捅刀”的报价。
美联社记者跟随公司代表参加了为期四天的谈判过程。据记者观察,首日洽谈品种主要集中在降压药、抗病毒药、精神药品、罕见病药品等;第二天洽谈的品种主要集中在抗高血压药物、抗病毒药物、精神科药物、罕见病药物等;单克隆抗体药物、肿瘤药物等高创新品种;第三天,谈判品种以中药品种和替尼为主,第四天,非独家招标品种集中。
创新药谈判的当天或进程相对“僵持”。比如,全国会谈第一天的诺华代表直到晚上8点左右才走出会场,而全国会谈第二天上午的谈判,包括生物制药和阿斯利康,也出现了“拖”直到下午一点才离开会场。
“毫无疑问,今年全国谈判中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他们渴望实现谈判的结束,一些企业在全国谈判之前就开始降价,这可以证明。”资深医药行业专家、国内某生物制药公司总经理刘明瑞告诉财联社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谈判进程相对“僵持”的阿斯利康将于今年6月第二次参加全国谈判。 “ADC神药”DS-8201(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规格为100mg/瓶,价格将从8860元降至6912元,降幅达22%。
康方生物今年6月下调了卡杜尼单抗的价格,单剂价格从原来的13220元降至6166元,降幅达53.4%。当时,康方生物向美联社记者表示,此次降价是参加医保的调整。
康方生物董事长夏宇今年也亲自带队参加谈判。国与会第二天,经过一上午的紧张谈判,夏宇在凌晨1点左右走出会场。当包括财联社记者在内的媒体问他进展顺利时,他强硬地说:“你觉得我能说吗?”然后Step迅速离开了现场。
美联社记者还注意到,国事会谈第三天,密集亮相的中药企业代表可能比西药企业代表更加“轻松”。他们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谈判成功了,就算了。谈判失败了,就算了,没什么好紧张的。”洽谈结束后,部分企业代表开始在会场前合影留念。
“我们研究我们的品种26年,死里逃生,也多次改名,就是希望能够发扬光大,现在我怕是太紧张了。”一位在外面等候的中药公司董事长在与同事聊天时透露。该公司一位代表告诉财联社记者,制作这种药并不容易,他非常渴望能够纳入医保。
通过正式审评的药品名单显示,共有63个中成药品种通过正式审评,其中一半以上为目录内品种。这次全国性的谈判可能是为了续签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有业务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我们有几个品种之前参加过国家会谈,已经进入了。现在有单克隆抗体药物,预计明年就能获批”我想我现在就来这里。”看一看形势,感受一下气氛,为未来做好准备。”
行业担忧:重磅创新药能否成功,取决于付款方对创新药的态度?
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全国谈话,我首先关注的就是《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方案》。 《药品全链条》(以下简称《方案》),今年医保谈判能否向创新药定价问题倾斜?其次,由于医保基金融资增速下降,创新性不强的药品今年的全国谈判可能会结束。第三,CAR-T等细胞治疗药物经过几年的谈判,今年会取得突破吗?对预算影响较大的大宗药品的国家谈判是否会收紧?治疗是否能体现出对罕见病药物和儿童药物使用的倾斜? ”
对于全国会谈的焦点,业界的看法较为相似。刘明瑞还表示,《方案》强调在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等各方面进行政策协调,优化审评审批流程,促进创新药物发展。 “因此,我们普遍期望支付方能够协调创新药的力度。”表现出的结果和态度。”
事实上,在2024年的全国会谈中,创新药的要求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据悉,今年全国谈判期间,共有162个仿制药已确定参加谈判/招标。与此前公布的392个药品通过正式审评的数量相比,本次国家专家审评的通过率仅为41.3%。
近两年通过正式审评的目录外药品数量分别为198个和224个。近两年参加现场谈判/招标的目录外药品分别为147个和143个。目录外药品专家审评率分别为70%和60%左右。
有知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今年全国会谈多次强调实验数据、临床数据、向全国会谈提交材料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未来的基调实际上鼓励真正的创新。
“参加初审的品种增多,说明我国药企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而专家审评通过率明显低于往年,说明医保方不只鼓励‘数量’,更注重‘质量’,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性。”刘明瑞告诉美联社记者。
此前,本次全国谈判中部分续签、非独家招标品种的表现也引起广泛关注。金春林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虽然国家谈判中关于续签的规则没有改变,但如果更加注重数量和价格,当使用比其他药品更划算、更有效的新药时,老药价格高,简单续订规则是否会被完全遵循?同类药较多的非独家药在招标谈判中是否会大幅降价,这也是业界关注的问题。
在今年全国会谈正式审评的药品名单中,不乏重磅创新药。其中,双抗体药物不仅包括康方生物的卡杜尼利单抗注射液和依维利单抗注射液,还有罗氏的法瑞昔单抗。抗注射液,百济神州U(688235.SH)注射用贝林妥珠单抗;近年来最热门的ADC药物中,阿斯利康的DS-8201、辉瑞的注射用奥瑞珠单抗、吉利德的注射用戈萨珠单抗、罗氏的注射用维泊珠单抗都包含在内。
结果预测:成功率与往年持平,但跌幅会扩大?
今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第七年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六年来共谈判新医保药品目录446个,年降价幅度超过50%。
近两年,医保目录药品协商降价幅度趋于稳定。 2022年,共有147个药品参与谈判招标(含原目录药品续展谈判),新准入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60.1%; 2023年,目录外药品143个参加谈判或招标。其中,121个药品谈判或竞标成功,平均降价61.7%。
由于专家评审通过率较低,今年的谈判成功率和下降率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化?
多位专家表示,谈判成功率可能与往年一致,但平均降幅可能会有所波动。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纬度健康创始人赵恒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全国会谈对于药企快速商业化具有更大的价值。平均降幅可能比去年更大,但不会很高。差异估计在10%-15%;此前大幅降价的药品将有更大的谈判成功机会。总体来看,谈判的成功率应该和去年差不多,有小幅波动,但不会太大。
金春林向美联社记者预测,今年谈判的成功率应该与往年差不多,超过80%,但平均降幅可能接近70%。 ADC、双抗体等重磅药物能否谈判取决于公司的考虑。如果他们愿意降价,希望就很大。对于CAR-T药物来说,还是要看医保是否愿意青睐创新药。
备受期待的“百万级抗癌药”CAR-T药物,今年共有4个产品通过正式审评,包括复星凯特的Akilenza注射液和药明康乐B(02126.HK)的Regioslenza注射液,以及新获批的河源生物的Nachioselenside注射液和科济药业-B(02171.HK)的Zevogeoselenside注射液。
不过,据财联社记者现场观察,上述CAR-T品种的企业代表似乎并未出现在国家会谈中。财联社记者也向上述多家CAR-T公司询问信息,但大多表示无法透露。
“在医保资金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医保部门将更加关注药品的性价比和创新。我认为医保局将通过加快准入频率而不是增加谈判成功的数量来提供创新药物。刘明瑞则比较保守,他认为谈判的成功率可能不会像往年那么高。
一年的等待,数百家企业的夙愿,数百家企业代表的不安——根据国家医保局此前披露的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结果和新版医保目录医保目录预计11月公布,新版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发布,即日起实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