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密集调研医药股,跨年行情后医药赛道回暖趋势显著上升
除夕行情结束后,基金经理对去年表现疲弱的医药板块兴趣明显增强。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新年伊始,几乎所有大型公募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医药股。基金联合考察的医药股中,不少此前并未进入基金股票池。一些管理数十亿资金的基金经理亲自调查了零仓位。个股更多地意味着配置变化的需要。
机构资金覆盖面的这一巨大变化,意味着医药赛道的复苏趋势正在逐步走高。此前多家基金零仓位持有的股票首次纳入股票池后股价大幅上涨。
赛道越弱,研究兴趣越强。
近日,中药股珍宝岛披露,该股新年后接受了数十家公募基金的联合调研。参与调查的基金公司包括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华宝基金、天弘基金、海富通基金等。同日,三星医疗也发布公告显示,瑞源基金、汇添富基金等领先公募基金,和富国银行基金最近对该股进行了调查。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公募基金近期对医药、医疗领域进行了密集研究。几乎所有中大型公募基金都纷纷涌向2024年业绩相对较弱的目标赛道,尤其是上一年超额收益不明显的基金。医药上市公司信息显示,建信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华夏基金等也投资了桂林三金、富尔嘉、泽晶药业、万东医疗等多个医药赛道。龙头股均经过深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跨年行情结束后研究探索弱势赛道个股,是公募行业常见的投研策略。特别是,公募往往在每年年初后采用高砍低仓的调仓策略,即基金仓位从增速较高、估值较高的板块、个股切换至增速较低的个股或赛道利率和较低的估值水平。
Wind数据还显示,去年医药主题基金基本处于底部,一些选股出色的明星基金经理甚至在医药赛道冷清的市场中赚不到钱。以业绩排名前十的某领先公募明星基金经理为例。他管理的科技主题基金利润丰厚,去年还凭借科举主题基金的收益率跻身市场前十。然而,同期,他管理的另一只医疗主题基金却亏损了6%,而且这并不是一只医疗基金。医药基金赛道有一个特殊现象。甚至有一些超大型公募明星管理的医药基金已经连续四年未能盈利。正是因为这种疲软的局面持续太久,药品反而吸引了资金的研究兴趣。趋势日趋强劲,凸显公募布局、抢抓机遇的逆向思维。
考察零仓股票的隐性配置需求
从机构基金覆盖范围来看,该基金对医药股的深入研究也使得该赛道由弱转强成为可能,尤其是该基金调研的不少医药股实际上并没有基金仓位。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由数十家大型公募公司联合调研的珍宝岛,在迄今为止披露的定期报告中尚未被任何基金纳入前十名股票,且该股前十大流通股已尚未进入前十名。目前股东名单上没有基金,这意味着这只一直被基金忽视的医药股突然受到大量机构调查后,其公募基金的仓位结构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博时医疗基金经理陈锡明近期对富尔嘉的调研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截至目前,富尔嘉并没有出现在博时医疗基金的前十个股中,该股甚至不可能是博时医疗。该基金隐形权重仓位是因为博时健康基金第十大权重股仓位仅为1.97%。考虑到基金经理通常会在预期买入较大仓位时进行个人研究,这意味着基金经理陈锡明对富尔嘉的研究可能意味着该股票有望成为基金权重股,而陈锡明管理的这只股票的资产规模医药主题基金规模接近26亿元,进一步激发了基金研究对医药股基金覆盖的预期。
考虑到过去一年医药赛道整体表现逊于其他赛道,且当时基金经理买入医药股兴趣平平,大众对医药股股价的刺激值得期待。资助研究并纳入股票池。以国泰基金旗下的三大A股题材为例。当相关A股基金经理在香港股市发现一只不知名的一脉通时,就开始将其纳入国泰基金的股票池中。这种投资方式在公募圈子中是从未见过的。没人在意的是,它首次进入公众股票池,给相关公司的股价带来了重大支撑。国泰创新医疗基金、国泰价值先锋基金和国泰医疗健康基金成为目前市场上仅有的三只重仓投资医脉通的基金产品,医脉通也因此成为国泰基金的独特个股,而国泰基金只配置了旗下三款基金产品买入 投资该股,将使一脉通在2024年全年医药行业股价排名中位居市场前列。
类似的情况也体现在被基金彻底抛弃的云顶信耀。仅一只公募基金产品买入该股后,从基金零持仓到首次成为基金权重股的转变,让该股在过去的一年里更加受追捧。香港医药行业涨幅最大的十只股票之一。
基金深入挖掘消费者医疗细分机会
考虑到经济复苏的逐步展开,在基金管理人的研究和布局中,与经济复苏高度相关的消费医疗成为公募基金投资和布局的核心线。
南方医疗健康灵活配置基金经理王正娇认为,未来与宏观经济关系相对更加密切的消费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产品如医美、眼科等可能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虽然短期来看,市场面临较大波动,但宏观层面的利好因素正在逐渐积累,除了相关赛道供应出清、需求回升等利好因素外,市场整体有望企稳并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其中,医药市场仍需重点观察政策走向。如果延续目前的政策态度,继续维持对医药行业投资机会的早期判断。
与上述基金经理看好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类似,近期开始考察医药行业消费医疗股的博时基金经理陈希明强调,医药行业经历了约三年来,估值偏低,市场预期也偏低。一方面,医药企业业绩普遍回升,相关经营数据温和恢复。他们继续看好医药行业的未来;另一方面,目前行业估值还是很有性价比的,具体投资看好创新药、医院药品和设备等机会,创新药行业持续受到政策支持,我们预计将来会看到结果;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消费医疗、中医药等板块的结构性机会,特别是在市场恢复期,医美等消费医疗与消费关联性强,估值弹性有较好的表现。更大的创新药物和创新产业链的机遇。
消费医疗似乎是基金经理下一阶段医药赛道的核心关注点。国联医药消费混合基金经理潘天奇也认为,从长期来看,医疗行业需求增长逻辑不变,处方行为更加面向治疗需求和质量,行业标准化行动交流短期的痛苦是为了长期的健康发展。值得期待的很多子行业正在逐步改善其运营。创新药物和创新医疗器械有望获得更加实质性的支持。相关配套产业链在供给优化后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医疗服务和医药企业也将面临更好的投资机会。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