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约谈金融机构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债市行情波动引关注
受此消息影响,债券期货早间开盘迅速下跌,现货债券收益率随之上涨。
12月18日,一位资产管理机构匿名人士向美联社透露,央行上午的受访者主要是北京的机构,很少有其他城市的机构来北京参加会议,包括上海的机构。资产管理机构集中的地方。城市。
对于参会机构,有市场人士表示,本轮受访机构中,银行业机构尤其是大型银行最受监管部门“关注”,被认为是本轮融资的主力军。债务多头。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金毅1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两周债市交易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的主要购买机构已从基金转向银行,而10年期国债的主要购买机构则从基金转向银行,而10年期国债的主要购买机构则从基金转向银行。 30年期国债的主体是基金和银行。保险。
12月18日,北京某大型券商分析师向美联社表示,邮储银行等各大银行资金充裕,一直持有较大规模的债券。此外,近期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期限相对较长,各大银行从自身情况和政策要求来看是主要买家。
本轮债券多头:基金领头,各大银行接盘
12月2日首轮债市启动时,某大型券商固定收益分析师向美联社表示,从数据来看,本轮债市的活跃主要是基金和保险的购买造成的。资金。
两周后,市场主要力量发生微妙变化。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金毅在18日早间发布的报告中表示,近两周机构行为显示,基金、保险配置积极性很高,持仓久期明显延长。加长。不过,近期市场对10年期国债的情绪出现了抛售获利的举动,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开始回补长期债券头寸。
具体来说,近两周来,各大银行整体加大了5-7年期、7-10年期利率债的配置,且规模不低。它们是主要交易之一,总体持有期限有所增加。
金毅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是为了弥补8月份发债的久期缺口;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8月份发债的久期缺口。另一方面,明年监管可能会限制各大银行的债券购买行为,使其更加专注于贷款业务,促使各大银行提前加大配置规模。
华源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四大银行债券投资节奏与国债发行节奏有关。 2024年8月、9月和四季度国债净发行量大幅增长,四大行债券投资增速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一直在抛售债券获利的城乡和商业领域的中小银行,上周也开始回补长期债券头寸,尤其是当债券周三市场一度回调。但20-30年期国债净抛售依然存在,且控制久期的行动积极。
净买入数据显示,大型银行12月7日和12月14日两周净买入均在500亿左右,中小银行结束连续六周负数,12月14日当周净买入投资额约为400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央行18日上午的采访要求提到,“近期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嫌放贷账户、扰乱市场价格、转移利益、内控缺失的机构”。以及其他违规行为。同时,正在全面排查违法活动线索。” “今后我们将保持常态化执法检查,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半个月透支及明年奖金
信达证券分析师李亦双发布11月债市分析报告称,11月交易机构对债券的需求大幅增加。其中,广义基金增持债券规模创近年来新高,全面增持利率债、信用债和同业存单,券商大幅增持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债券。
不过,银行减持债券的规模已达到2022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李易双认为,这受到买断式逆回购规模大幅增加的影响。
但到了12月初,情况突然逆转,银行再次成为债券的主要买家之一。
在展望明年债券市场前景时,华源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廖志明用了“如履薄冰”的标题。在他看来,12月以来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下滑,让银行面临自营业务收益倒挂的问题,纷纷跃跃欲试。市场可能会大幅透支2025年债券市场的市场空间。同时,收入倒挂可能倒逼银行减少债券投资,降低债券投资增速。
未来三到五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将逐年下降,支撑债券市场持续增长。下一步,利率债券将依赖银行自营,超长期债券将依赖保险资金,信用债信用利差将主要依赖非银行特别是银行理财。
不过,廖志明提醒,货币政策有时变化很快,往往是凭自由裁量权做出决定。目前债券市场普遍预期经济增长低迷,2025年将出现大幅降息,但这种预期不一定正确,经济走势可能好于债券市场预期。
具体来说,受银行净息差收窄、储蓄养老金等约束,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将小幅企稳,2025年降息幅度预计低于2024年。增量政策落地,经济企稳可能性加大,2025年债市预期需下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