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银行IPO挂零,中小银行面临多重挑战与压力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截至12月13日,今年尚未有银行A股IPO成功。银行IPO排队企业中,今年已有3家主动撤回上市申请,银行排队已缩减至7家。
银行上市步伐放缓,受宏观经济、行业状况、监管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也与其内部发展密切相关。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立辉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银行上市进程放缓反映出中小银行目前面临的多重挑战和压力。在注册制背景下,市场更加看重中小银行的经营规范性、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但部分中小银行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导致IPO进程受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内人士也向界面新闻表示:“这两年市场波动较大,对银行IPO产生了影响。由于市场动荡,银行估值普遍下降,银行IPO难度加大。”上市时获得资金的理想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上市的积极性。”
银行上市未能收集任何信息
从近年来银行上市的情况来看,进程明显放缓。
商业银行上市于2016年拉开帷幕。当年,苏农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江苏银行等8家银行成功上市,共募集资金294亿元。
2017年,银行IPO陷入低迷,仅有张家港银行一家上市,融资7.9亿元。
2018年,银行上市数量有所回升。长沙银行、郑州银行、成都银行共3家银行上市,合计募集资金80亿元。
进入2019年,银行上市步伐明显加快。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银行多达8家,上市银行类型齐全。其中包括之前唯一一家未在A股市场上市的国有大型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以及农商银行等城乡商业银行。西安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8家银行合计募集资金654亿元,其中邮储银行首次发行募集资金327亿元,占当年募集资金总额的近一半。
2020年至2022年,分别有1家、4家、1家银行上市,但与2019年8家上市银行相比差距明显。而且,由于大丰农商银行2022年4月的IPO会议罕见被否决,因此不会有2023年和2024年的任何银行IPO会议以及银行上市显然都受到冷遇。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告诉界面新闻,实行注册制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实际上鼓励各类企业上市融资,但上市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专注于公司的发展。性别。
他进一步分析,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一些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并不十分乐观,甚至受到了处罚。利差下降和中间业务疲软导致商业银行的预期收入参差不齐。这并不理想。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小银行的上市之路实际上越来越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界面新闻,影响银行上市进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监管政策、银行内部治理等。例如:波动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导致银行利润减弱;少数银行可能存在内部治理不足、股权质押、股东变更、监管罚款过高等问题。从以往的一些案例来看,最大的因素是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
“中小银行上市的难度与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经营业绩、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密切相关。因此,不同中小银行面临的上市压力有所不同。 ”周茂华说道。
银行上市周期长
事实上,银行上市周期较长且难度较大。
Wind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已有26家银行成功上市,从申请草案提交到预披露更新平均需要478.8天(约16个月)。排队时间最长的是兰州银行,从申请到挂牌总共用时2034年。天(约5.5年)。
由于排队时间较长,一些银行选择中途撤回IPO申请。 2022年2月,厦门农商银行以股权优化为目的,主动撤回IPO申请;有些银行很少会被拒绝,2022年4月14日,江苏大丰农商银行IPO被拒绝,成为首家A股IPO失败的银行。
今年以来,已有3家银行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今年7月,深交所发布公告,因安徽马鞍山农商行及其保荐机构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决定终止对安徽马鞍山农商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此前,江苏海安农商行、亳州尧都农商行也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目前,“等待A股IPO”的银行已减少至7家。等待上市的7家银行中,有3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分别是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昆山农商银行。除湖州银行审核状态为“询价”外,其余2家银行均为“已受理”;深交所主板共有4家公司,分别是广州银行、顺德农商银行、南海农商银行、东莞银行。审核状态为“暂停”。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银行IPO高峰期已经结束,尤其是资质较弱的中小银行,上市之路将充满不确定性。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银行IPO审核预计将更加严格,预计上市银行数量将难以实现大幅增长。
不过,银行IPO准备金仍在增长。汉口银行、温州银行、宁波商业银行、成都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等银行已完成上市辅导和备案工作;赣州银行、桂林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沧州银行、柳州银行也已公开宣布启动上市。
有分析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新上市银行的主力将落在大批农商行和城商行身上。但不少中小银行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因素,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需要经历长期的上市辅导过程。田立辉表示,监管政策的收紧要求中小银行首先要练好内功,切实提升经营水平和合规能力。 IPO的阶段性收紧不仅意味着更高的质量标准,也意味着更长的等待时间。
“从盈利能力来看,中小银行依靠自身留存利润进行内生资本补充的能力有限。但补充资本的紧迫性却迫使无法立即IPO的中小银行寻求其他融资渠道。” ,如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等。”田丽辉说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