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起施行的中介IPO收费新规:取消地方政府上市奖励,禁止服务费用与上市结果挂钩
界面新闻发现,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定》仍允许中介机构根据工作进度分阶段收取服务费,并继续禁止服务费与上市结果挂钩。同时,新增了券商承销业务收费约束条款,即“收费比例不得根据发行规模提高”。
华北某大型投行从业者向界面新闻解释道,“对于投行来说,此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新条款上。保荐业务虽然允许分阶段收取服务费,但理论上是这样的。”对投行有利,但在目前项目稀缺、竞争激烈、企业上市前不愿支付高额费用的市场环境下,分期付款的实际实施难度较大。
该人士表示,“更重要的是,承销费用的收取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前投行在超募的情况下可以收取更高比例的费用,但新规实施后,这种增量机制将不再可用。”是的。但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下过度融资的情况相对较少,这一变化对投行的实际影响暂时还比较有限。”
一般来说,企业IPO的发行成本包括承销保荐费、审计验资费、信息披露费、律师费等费用。在所有费用中,承销费和保荐费占发行费用总额的大部分。
根据《规定》,证券公司开展保荐业务时,可以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阶段收取服务费用,但费用及具体金额不得与公开发行上市结果挂钩股票。
“分阶段收取赞助费的方案需要全行业统一执行,否则很难有效执行。”上述投行人士向界面新闻进一步解释称,“IPO费用构成中,承销费用占主要部分,而前期收取的保荐费用相对有限。 。对于计划上市的公司来说,前期支付高额费用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通常不愿意在前期承担过高的成本。另外,如果保荐机构前期提高费用,也会削弱其实力。市场竞争力,除非客户强烈依赖特定机构。”
另一家领先券商、投行的资深从业者也认同这一观点,“目前投行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项目资源稀缺,而作为买家的企业议价能力更强,因此支付赞助费的意愿较低。”低的。”
他表示,“在传统操作中,保荐机构通常会在交易所受理IPO申请后收取保荐费。部分企业成功上市后,保荐费将从承销费中扣除。具体操作取决于双方协商。但赞助费本身金额比较有限,一般在10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因此是否可抵扣对整体成本影响有限。”
《条例》对于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一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向界面新闻解释道,“《条例》实施后,收费模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过去的收费制度中,上市奖金占了重要份额,且与上市成绩紧密挂钩,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明确了,但是按照现在的新规定,这部分收入相当于没有了,对我们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相比此次《规定》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IPO阶段的阶段性收紧对行业的影响更为显着。 “目前IPO数量减少,发行市盈率普遍较低,募资规模大幅下降,导致中介机构费用大幅下降。”上述资深保险代理人表示。
界面新闻梳理了金融终端的选择。 2024年,A股市场将迎来总计100家新上市公司。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17家,科创板15家,深交所主板7家,创业板38家,北京证券交易所23家。
IPO中介机构为100家新上市公司收取的费用合计达62.46亿元,其中承销保荐费44.53亿元,律师费6.4亿元,审计费11.53亿元。
从机构排名来看,中信证券以6.49亿元承销保荐排名第一,完成11项业务;律师服务费用方面,上海锦天城以8300万元排名第一,完成13件业务;审计服务费用方面,荣成以3.57亿元领先,完成27笔交易。
那么,在IPO阶段性收紧、收费标准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券商保荐承销费用是否会进一步降低?对此,上述资深保险代理人认为,“如果费用继续降低,可能难以覆盖成本,但对于现有的优质客户来说,如果竞争持续激烈,费用可能会适度降低。”
此外,《条例》还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依据公开股票发行上市结果对发行人或者中介机构进行奖励。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唐欣表示,“政府对发行人或中介机构的奖励,可能会引发滥用公共资源的问题。长此以往,将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产生不利影响。”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惩罚,防止中介机构失去独立性,防止地方政府因利益而忽视履行监管职责。”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立辉表示:“《规定》强调,收费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量、所需资源投入等因素合理确定,保持公开透明,增强行业透明度和公平性。”而该规定还明确遏制了地方政府的过度激励,过去一些政府希望通过对发行人或中介机构进行激励来提高本土企业成功上市的概率,这种做法会造成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增加财政负担。 , 和明确禁止此类行为有利于营造更健康的当地经济发展环境。”
同时,中介机构有时会与发行人形成不正当利益关系,导致中介机构失去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规定》的实施,将有效切断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不当交易链条,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新上市公司质量缺失问题。”田丽辉说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