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启动十年最大太空计划Iris²,投资超百亿欧元抗衡马斯克星链
欧盟推出的最新举措名为Iris²(卫星弹性、互联和安全基础设施),是一个多轨道星座项目,投资合同价值10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10亿元)。它是继“伽利略”导航系统和全球最大的地球观测网络“哥白尼”之后的最新项目,是欧洲在太空领域的第三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旨在为欧洲各国政府和公民提供高速网络连接和安全通信服务。
实现通信网络自治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计划,106亿欧元合同资金中的61%将由公共资金资助,其余部分来自欧洲电信卫星公司Eutelsat、西班牙卫星运营商Hispasat和欧洲卫星公司(SES)牵头的工业财团SpaceRISE )。该联盟将负责Iris²宽带5G卫星星座的设计、制造和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SpaceRISE联盟阵容强大,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法国泰雷兹公司、意大利卫星公司Telespazio、德国电信和法国电信等集团均为成员。
据介绍,Iris²星座由290颗低轨道(LEO)卫星和中轨道(MEO)卫星组成。这是一个为期 12 年的计划,将于 2030 年初开始运营。
欧盟委员会国防、工业和航天总司司长蒂莫·佩索宁强调:“拥有自主的太空通信网络对欧洲具有战略重要性。 Iris²巩固我们的战略自主和防御能力,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并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
欧盟最新的太空计划将在巨型星座领域与美国直接竞争。巨型星座的部署将决定未来通信应用能力,该领域市场空间巨大。欧空局总干事约瑟夫·阿施巴赫表示:“该计划将促进欧洲航天工业的创新,提高欧洲的竞争力并创造就业机会。”
欧洲航天工业当前面临严峻挑战。就在本月初,欧洲三大航天工业巨头——欧洲空客集团、法国泰雷兹和意大利莱昂纳多讨论联手创建一家新的欧洲卫星公司,以更好地与“星链”竞争。该计划被称为“布罗莫计划”,目前仍在制定中。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欧洲航天巨头传统上倾向于制造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且工艺复杂的航天器。然而,近年来,它们受到大量低轨卫星进入市场的冲击,尤其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在近地轨道部署后,集群的竞争力就更差了。后者通常更小,制造和发射成本更低。
低轨卫星也是目前许多国家部署的重点。与高轨卫星相比,低轨卫星具有“低时延、低辐射、低成本”的优势,传输效率更高。其信号覆盖范围不受地域限制,可在沙漠、森林、海洋等地面通信基站和云层使用。利用服务器难以覆盖的地方。
与“星链”竞争
法国卫星运营商Eutelsat作为Iris²项目最大的私营投资者,已为Iris²项目投资20亿欧元。该公司希望将 Iris² 的技术整合到其投资公司 OneWeb Satellite 的下一代卫星中。
Oneweb 是一家英国太空互联网公司。但英国并未参与 Iris² 项目。 Oneweb目前拥有世界第二大卫星星座,在轨卫星有648颗,仅次于星链。星链在轨拥有近7000颗卫星,为100多个国家提供通信服务。
Starlink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400万用户,其快速增长的用户群使其成为SpaceX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 2023年11月,星链宣布实现盈亏平衡。根据航空航天研究咨询机构Quilty Space的报告,Starlink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星链2024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将达到38亿美元,首次实现正自由现金流。
根据马斯克的计划,SpaceX计划用4.2万颗卫星取代地面通信设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价格更低的卫星宽带服务。随着“星链”的部署,SpaceX证明了卫星通信和互联网服务在商业航天中的可行性。
此外,太空轨道也成为全球卫星公司争夺的稀缺资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卫星频率和轨道的使用权采取“先到先得”的规则。据估计,地球近地轨道总共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已经占据了大约十分之一的空间,并且还在继续增加。此外,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
随着欧盟的Iris²星座开始全面部署,马斯克的“星链”未来进入欧洲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障碍。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星链起诉意大利电信,声称其未能共享关键无线频谱数据严重阻碍了其新网关设备的部署。
如何向国内民营航天学习
国内民营航天企业亿东航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沉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共资金的投入表明了欧盟对该项目的信心和支持,也可能降低私营部门的风险。这次公共资金的投入表明了欧盟对该项目的信心和支持,也可能降低私营部门的风险。” -私营部门合作模式(PPP)能够有效地将公共部门的稳定性和私营部门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促进项目实施。从长远来看,这种组织项目的方式对于提升创新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航空航天项目。”
沉艳认为,这种PPP模式也值得借鉴。 “我们政府为支持商业航天等新生产力做了很多财政支持和政策准备。我们希望商业企业未来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他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迅速,正在追赶世界领先水平。民营航天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今年8月,中国版“星链”首批18颗商用组网卫星——“千帆星座”成功发射;一个月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三架轨道飞机也“一举十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全球用户提供低轨卫星通信服务。
时空道宇首席执行官汪洋表示,随着全球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全球通信市场将更加多元化、竞争更加激烈。
“海外巨型星座的建设和一些商业落地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但当然我们也面临着一定的滞后性。”汪洋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一是提高卫星的能力。量产能力,特别是可以实现高可靠性、低成本的量产;二是提高卫星的量产能力。”的承载能力,提供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承载,满足卫星星座整个轨道面的部署。”
光大证券指出,根据我国现有星座规划,2023年至2033年十年间预计将发射1.2万颗以上卫星,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市场空间可达8313亿元,带动超过6万亿元万元地面投资。装备市场和卫星服务市场近5万亿元。
不过,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马斯克的“星链”在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方面仍具有显着优势。目前我国单颗低轨卫星的发射成本仍然是SpaceX的近三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