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全部结募,220亿资金准备就绪,市场反应热烈
随着广发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相继宣布提前平仓,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全部平仓。 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于去年最后一天获批,今年1月7日集体发售。每笔募资限额为30亿,募集总额为240亿。市场消息显示,最终募集资金约为220亿。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产品已提前关闭。例如南方上证基准做市企业债ETF,发行后短短两天就募集完毕。南方、博时等产品超额募集,投资者按比例配股。
尽管目前信用债利差正在收窄,但通过脱债、政府专项债等措施,信用债的风险已被大幅稀释。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率的机构,配置信用债ETF作为底部仓位。这也是一种趋势。
不过,本次基准做市信用债上市的步伐并不如预期那么快。业内人士表示,债券ETF需要建仓90%才可以上市,这将考验各公司的债券储备。 “如果提前准备好债券,上市会更快。”截至1月17日,仅有南方沪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公布上市计划。
约220亿资金即将入市,信用债ETF规模不断扩大
1月16日晚间,广发基金公告称,为了更好地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将募集截止日期提前至1月16日。该基金原定募集期限为1月7日至1月17日。
无独有偶,天弘基金也宣布于1月16日提前募集天弘深交所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该ETF的有效申购申请份额(不含募集期间利息及申购费用)已超过初始募集规模。筹款规模。上限为30亿份(折合人民币30亿元),1月16日有效认购申请将通过“末日比例确认”部分确认。
至此,首批8只基准信用债ETF做市工作已全部完成。从募资结果来看,有2款产品未达到募资限额。最终,8只产品的总募资规模约为220亿元。
从发行节奏来看,多数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已陆续宣布提前终止募集,不少产品也按比例配置。
例如,博时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发布了比例确认公告。 1月13日线上现金、线下现金有效申购申请确认率为98.08%;南方上海证券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率先宣布,已于8日提前结束募资,仅两个工作日就调高了30亿元的发行限额。截至当日有效申购申请最终确认率为98.70%。此外,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也将启动比例配售。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成为基准做市信用债托管银行中的最大赢家,垄断了大成、广发、天弘、易方达、华夏等5个产品的托管。此外,中信银行在南航和海富通中获得两个席位,而通信则由博时独家管理。
南方沪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率先宣布上市
与此同时,南方沪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率先宣布将于1月22日挂牌交易。
从公告来看,机构投资者是该类产品的绝对主要投资力量。以南方沪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公告为例,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0%,前十大基金份额持有人全部为机构。其中,前七名来自券商,分别是银河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投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基金账户和信托账户也跻身前十名,其中包括创金合信致信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旗下的2个信托计划。
目前上市的信用债ETF也以机构持有者为主。中国金融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某信用债ETF的持有比例显示,2024年增加的比例将主要是银行理财和资管产品客户群体。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机构客户也是客户拓展的主要目标。有公司透露,2025年重点关注的目标客户群第一是资管产品客户群,第二是银行自营客户群,第三是个人客户群。 “信用债ETF作为工具产品受到机构青睐,此前产品环节可能是TO B,然后是TO C。”一位业内人士解释,以银行理财为例,信用债ETF作为理财产品的底层定位。个人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配置了信用债ETF。
交易所公司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次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的推出,有利于提高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
从仓位类型来看,8只产品分为两类,深交所和上交所各4只。其中,广发、大成、博时、天弘等4家公司获准跟踪“深交所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债券ETF;南方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海富通等四家基金公司获准跟踪“上证基准做市企业债券指数”债券ETF。
近年来,随着市场债券收益率中心下降,通过主动管理获得超额收益变得越来越困难。债券ETF因其风险收益特征清晰、费用率较低、仓位信息透明、仓位高度多元化等特点,预计未来将展现出更大的增长潜力和吸引力。
何时建仓是上市的关键
首批基准利率信用债ETF从获批到发行节奏紧张,但募集资金却没有此前预期的火热。这包括公司产品布局的考虑,以及基金对债券市场高波动性的谨慎态度。
IPO阶段之后,市场仍关心三个问题:一是何时上市?第二,规模预期?第三,还会有第二批吗?
针对第一个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债券ETF的上市工作还需完成90%。目前,在优质债券稀缺的情况下,是否有足够的债券储备成为上市的关键。从第一批基金公司来看,大多是大型固定收益公司,债源储备大概率不成问题。
其次,行业内规模预期略有差异。有业内人士认为,募资初期也存在“帮基金”的痕迹。上市后能否扩大规模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市场配合,资金持续看好,机构资金有配置需求;第二,做市商等待流动性资金的帮助,简单来说就是烧钱扩大规模。
另外,是否会有第二批产品上报,有基金公司表示也在准备,但第二批会与第一批略有不同,公司会考虑延长长期信用债产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