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解析及上海布局机遇
各地区加快产业布局
仿人机器人是各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产业方向之一。
2023年7月,上海傅立叶智能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 2024年6月,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展示区展示了通用型人形机器人“Forerunner K1”。 “……随着仿人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海着力先行一步,积极布局仿人机器人赛道。
“上海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关注仿人机器人与大型模型深度融合,加速实现实体智能。”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洪涛表示,2023年,上海印发《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品牌、应用场景、产业规模等方面实现“十万”突破,打造10个行业领先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机器人应用场景标杆示范和千亿元机器人相关产业规模。其中,上海将重点把仿人机器人作为新的发展赛道。加速人形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运营开源开放社区,打造开源生态。上海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邓晓东表示:“目前已聚集近300家机器人创新企业,每年以不低于20%的速度快速增长。下一步,我们将打造机器人创新企业。”上海首批“城市协同”“千亿元产业集群——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不久前,杭州西湖区组织数百名留学生、外籍人才参观西湖区石湖山机器人创新基地、云栖小镇等创新平台。创新基地,球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科研实验室的成果,以及最新仿生机器人“悟空4号”的惊艳表现,让参观团大开眼界会员;在云栖小镇,五霸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向参观团介绍了大尺类鸵鸟双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目前,该区已启动五个校级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按照“源头创新-要素支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培育环节进行基础、人才储备、前瞻布局,共同支撑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
记者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浙江省仿人机器人产业链较为完整,涵盖整机、核心零部件、软件系统等主要环节,拥有核心企业70余家。 9月,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仿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仿人机器人年产量浙江省保有量达到2万户,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浙江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总体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未来产业处处长孙体忠表示,浙江将以整机制造为龙头,推动整体布局协调,以企业创新为引领,推动技术研究体系化,着力强化补链,促进产业培育集聚,基于市场需求推动仿人机器人场景应用多元化。
为抓住仿人机器人产业机遇,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聚焦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紧布局仿人机器人产业,开展整机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研究与工程化。推动机器人技术从“类人”向“类人”演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加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与此同时,北京两级政府正共同努力,加强创新要素协同,为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北京经济开发区、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地区也发布了相关行动计划,推动仿人机器人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起,制定了人形机器人五年规划。北京支持仿人机器人整机平台研发,带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研究,攻克高扭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响应力控关节、减速机等核心部件。同时支持成立创新联盟,相关成果已率先示范应用。
创新中心加速落地
不久前,2024年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开跑。人形机器人“天宫”在起终点为跑者们“加油”,成为马拉松赛场上的“明星”。自2024年4月正式亮相以来,这款来自北京亦庄的全球首款全电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就备受关注。
目前,《天宫》已完成两次迭代。它长得更高、更强、更聪明,并且具有流畅的手眼协调、手眼交互等功能。 “天工”的成长是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天工”的故乡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将于2024年10月正式升级为“国家和地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我们成立于2023年11月,我们的初衷是把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体身智能机器人团队,进而推动北京亦庄成为体身智能产业的聚集地,引领国家体身智能的发展。行业,并促进体现智能该行业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升级为国家与地方共建的实体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后,创新中心将重点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持续迭代推出标志性创新产品。
凭借多年的研发基础,创新中心所在的北京亦庄已经形成了包括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和应用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目前,重点布局以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优必选、智通精密、青能德创、灵族时代等关键零部件企业成立,已基本形成了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涵盖核心部件、本体、应用。
作为全国首个仿人机器人领域开源共创平台,国家地方仿人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年5月在上海浦东揭牌。将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养、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开发。国土中心总经理徐斌表示,国土中心目前正在建设可容纳100台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预计到2027年,训练场将扩建至可容纳1000台人形机器人进行训练。“未来,张江的这个中心将成为国家人形机器人训练中心。一方面,致力于加速技术迭代另一方面,也会对其他人形机器人进行监测和评估。”徐斌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国土中心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和机构发布了国家首批仿人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其中,团体标准《仿人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定义了与仿人机器人的总体、结构和智能相关的术语和名词。本标准适用于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开发、生产、评价和应用推广。团体标准《具身智能智能等级划分指南》规定了具身智能技术领域的智能等级划分依据。本标准适用于体现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评价和应用推广。这些标准的发布将对我国仿人机器人体现智能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仅使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精准,还将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加有序。高效开展仿人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为仿人机器人具身智能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浙江,仿人机器人产业不仅在老科技高地孕育,在山区县,相关前沿布局也正在铺开。近日,仿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衢州市龙游县召开。首款“龙游产”通用人形机器人——“龙游一号”亮相。合川科技董事长王向斌表示,作为龙游智能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在编码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上基本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受到了维世熙的关注,台宇精密机械等10余家上下游企业连锁聚集,形成产业体系。
“近年来,龙游把未来产业规划布局作为实现赶超跨越的主攻方向。依托合川科技、浙江工业大学生态产业创新研究院,龙游研究制定了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仿人机器人赛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龙游县委书记朱建东表示,该县将着力培育和引进10家以上产业链标杆企业。 2026年,产值超过50亿元;到2030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知名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颖表示,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上海将重点发展仿人机器人、实体智能等重要方向,充分发挥雄厚的产业基础和配套产业链。完善优势,推动行业跨领域合作,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聚集城市优势资源,扩大示范应用,开放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加快培育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创新中心、开源社区等服务水平,构建全球发展协作网络,带动上海仿人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杨学聪、李志国、李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