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修订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跨境投资迎来新里程碑
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管理规定》包括三大内容:一是将香港互认基金的客户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二是适当放宽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分授权限制,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下放到集团内的境外关联机构;三是为未来更多常规类型产品纳入香港互认基金范围预留空间。
内地与香港互认基金机制于2015年7月启动。九年来,香港互认基金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最新规模已突破1300亿元,其中内地净销售规模约为366亿元,较年初规模翻倍。
不少基金公司预计,《基金互认新规》的实施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元化的全球配置机会和更丰富的全球配置选择,也有利于吸引大型跨国资管机构进入内地市场。 。
内地销量翻三倍
具体来说,与《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相比,此次《互认基金新规定》的修订最受市场关注的是适度放宽了基金销售比例的限制。互认资金到目的地,即“按照稳步、有序、逐步放开的原则,自2017年起放宽互认资金到目的地销售比例限制”。 50% 到 80%。”
以此推算,新规实施后,互认基金在内地将拥有更高的销售额度。以在内地销售的香港互认基金为例,新的规模限制为原来规模的四倍。也就是说,同一只基金在内地的可销售规模增长了三倍。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香港互认基金市场共有39款产品,在内地净销售额约366亿元,增加近200亿元。与年初相比,增幅超过100%。 ,充分体现了内地投资者多元化配置的强烈需求。
此前,业内也有互认基金因两地销售比例限制而暂时关门接受客户。例如,由于内地销售占比超过40%,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将于10月25日起暂停接受内地投资者的认购申请;今年8月,华夏(香港)精选固定收益配置基金也同样暂停了内地认购,因为内地销售占比超过45%。
“新规实施后,一方面,同一基金在内地的可销售规模扩大了两倍,另一方面,境外资管机构通过基金互认进入内地市场的条件也提高了。需求旺盛,较高的市场规模和相对更加优化的参与条件,三者的结合有望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海外资产管理机构和海外优质基金产品进入内地市场。 ”,汇丰晋信总经理李玄金基金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
摩根资管中国认为,此次放宽互认基金向客户目的地销售比例限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互认基金规模,拓展互认基金业务发展空间,更好满足财富管理需求。内地投资者的需求。
产品选择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放宽客场销售比例外,《互认基金新规》另外两项重大修改是:一是适当放宽互认基金投资管理功能的分授权限制,二是适当放宽互认基金投资管理功能的分授权限制。二是未来将更多常规类型的产品纳入香港互认范围。基金范围预留空间。
具体来说,新规允许将互认基金的投资管理职能委托给集团内的境外子公司。同时,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新规要求受托机构所在地仅限于与中国证监会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A国地位的机构或有效监管合伙关系的地区。
摩根资管中国认为,这一限制的放宽有望进一步增加可纳入香港互认基金候选名单的基金数量,或覆盖更多地区和资产类别,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投资策略和产品选择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日益多元化。
此外,香港互认基金类型中新增了“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类型”,可以为更多常规类型产品纳入香港互认基金范围预留空间。未来,更好地满足两地投资者的跨境理财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39只互认基金中,有17只为债券型基金,占互认基金总规模的50.43%。他们主要投资以大中华区、印度、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地区。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投资于亚洲的比例分别高达61.93%、81.61%、75.08%。欧美及全球主题基金主力投资占比较小,投资策略多元化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对于上述修改,李玄金总结认为,《基金互认新规》将对投资者产生三大影响:
首先,互认基金在内地拥有较高的销量,让更多投资者获得多元化的配置机会。
其次,未来更多机构、更多产品的进入,也将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全球配置选择。特别是,此次新规还专门增加了“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类型”,这也将为未来提供更好的选择。互认基金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例如,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以FOF基金为例,利用互认基金进行全球多资产多元化配置,将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体验,并有望在降低投资组合波动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收益潜力投资组合的。这可能对内地投资者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个人养老金账户长期稳定升值。
第三,互认基金中存在较多的“红利份额”,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每月红利现金流。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投资者的行为,让一些有需要的投资者以稳定的现金流作为投资目标并长期持有,减少投资者买卖的频率,也可能有助于提高市场稳定性。稳定,鼓励更多内地基金产品以绝对收益和投资者体验为主要管理目标。 (注:基金可能从资本中或在费用之前支付股息。股息不受保证,将导致资本蚕食和资产净值减少。)
配额争夺战即将打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对互认基金个别机构和个别产品的额度进行审批,仅对额度总额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内地与香港互认的公募基金投资额度分为境内和境外。 3000亿元。
“目前香港互认基金的销售规模约为1000亿元,内地的净销售规模为366亿元,距离3000亿元的销售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果根据新规,80%的客户群按照销售比例计算,内地互认基金销售规模最高可达4000亿元,将突破3000亿元的额度上限,而基金上海一家外资公开发行公司的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可能会发起一场“抢配额”战争。
因此,自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修订《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以来,各大机构加大了互认基金的推广力度。 。
李玄金透露,今年以来,汇丰晋信在互认基金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美元利率高企、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以汇丰晋信基金为代表的汇丰亚洲债券系列产品就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公司携手汇丰投资管理,围绕客户关注的互认基金产品开展科普、投资教育和投资者服务,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互认基金及其背后所投资的市场和资产。这使内地投资者能够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自6月份以来,汇丰投资管理亚洲固定收益团队联合汇丰晋信基金及各大销售渠道,开展了超过300场线上线下路演和培训,向大家介绍我们对全球宏观及亚洲美元债市场的看法。大陆投资者。最新的展望得到了内地投资者的良好反响。”李玄金表示。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区总经理王琼辉表示,公司自2015年起成为首批参与互认基金业务的企业之一,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出和创新产品和服务,帮助了更多客户。超过100万内地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截至2024年9月底,摩根资管旗下6只香港互认基金自成立以来全部实现正回报,累计分红超6亿元,服务118万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39只香港互认基金涉及21家基金管理人,其中国际资管机构6家、中资机构9家、港资机构6家。其中,国际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规模占比超过68%。
国际资管机构中,摩根资管拥有6只互认基金,总规模464.33亿元,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汇丰投资管理,该公司在内地市场销售了4只互认基金,管理总规模达464.33亿元。 248.55亿元,排名第二。
互认基金发展明显加快
回顾互认基金的整个发展历史,自2015年12月首批三只香港互认基金正式获批以来,香港互认基金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获批产品数量和总量产品规模快速增长。 ,2020年达到顶峰,基金总规模突破1800亿(包括内地规模和香港规模)。
尽管自2021年以来互认基金增速暂时放缓,但今年,由于海外主要股市表现强劲,全球资产配置再次受到资金关注。与此同时,由于大量资金涌入,QDII基金额度频频出现短缺,交易所QDII基金溢价已成常态。在此背景下,香港互认基金也可以实现跨境投资,发挥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今年表现强劲。吸引金钱。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香港互认基金总规模已突破1300亿元,其中香港销售规模达1007.73亿元,内地销售规模达1007.73亿元。规模达366.35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110%。截至9月末,内地销售额占互认总规模的比例资金占比从2023年的14.11%增长至2024年9月底的26.66%。
对于《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正式发布的长远意义,基金公司普遍表示,《新互认基金管理规定》是深化内地资本市场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和香港,也在实施新的《国家基金互认条例》。作为“九条”中“拓展和优化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机制”的重要举措,跨境投资有望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双向提升”。
李玄金表示,互认基金新规的正式实施,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外优质资管机构通过香港互认基金渠道进入内地市场,扩大金融开放,扩大内地的选择范围帮助机构投资者以更好的投资经验构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组合,帮助内地投资者更好地配置全球资产。
展望未来,王琼辉表示,随着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条例的实施,摩根资管中国将继续借助摩根集团的全球投资能力和视野,为客户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资产类别和市场分配给内地投资者。更广泛的旗舰战略。同时,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帮助国际投资者参与并分享中国大陆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