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二维码
联系我们
APP二维码
返回

粮食加工环节问题与转型:推动适度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4-12-05 09:46:02  

俗话说:五谷为营养之源。粮食是重要的粮食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在粮食转化过程中,粮食加工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近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一直存在过度加工、精加工不足、加工副产品利用率低等问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减少加工环节损失,要引导粮食适度加工,进一步推进饲料粮减量化和替代,推动粮食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粮食资源化利用。加工副产品。

长期以来,人们陷入了“精米白面”的误区。他们认为吃白米饭和面条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另外,“白米面”色貌好、口感好、易于消化、不易氧化变质、储存成本低。 ,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粮食加工企业过度发展精加工,几乎把粮食籽粒的表皮和胚芽全部去掉,只留下胚乳。面粉变成了“雪粉”,稻子变成了“亮细细”,导致粮食产量不佳。营养物质的大幅减少和严重流失,可能会造成“隐性饥饿”。调查显示,全国8​​0%以上的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量严重不足。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加速从“吃饱”迈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的新阶段,五谷杂粮消费量大幅增加。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变化,树立全粮消费理念,引导粮食由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变,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推动粮食适度加工标准化和适度加工。油,推广应用轻磨、高精度筛分等工艺。 、推广低温碾米、柔性碾米等装备,提高成品粮产量,实现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的有机统一。

饲料粮短缺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但玉米供需紧平衡的局面并未改变。大豆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需要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饲料粮需求。以大豆为例。我国每年大量进口大豆,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很容易陷入困境,给肉蛋奶的稳定生产和供应带来很大风险。推动饲料粮减量替代是应对外部供给不确定性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饲料豆粕减量和替代工作,用菜籽粕、棉粕、玉米蛋白粉、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新型蛋白质原料替代豆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结果。有专家预计,2023年豆粕将占水产养殖业饲料消耗量的13%,较2022年下降1.5%。按年饲料消耗量计算,豆粕饲料消耗量将减少730万吨,即相当于减少大豆饲料需求900万吨。数千吨。今后,要进一步推进饲料粮减量化和替代,充分开发利用杂粮、粕、粮食加工副产品等替代资源。这可以有效缓解玉米产需紧平衡、对大豆依赖度较高的问题,实现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有机统一。

粮食附加值低是影响主产区农民种粮、抢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粮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不仅可加工白米、米粉、小麦粉、玉米粉、玉米糁、高粱米等初加工产品,还利用加工副产品开发米油、胚芽油、蛋白饲料、功能性食品、和饮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价值可增加数倍甚至数百倍。从目前国内加工情况来看,有的企业将大米加工成20多种产品,有的企业将小麦加工成600多种产品。一些企业可以用大豆加工低温豆粕、豆油等初级产品,以及大豆蛋白、大豆卵磷脂、蛋白饮料等深加工产品,也已延伸到医药领域,真正把大豆变成“大豆”。金豆”。玉米产业链较长。一些发达国家可以将玉米加工成3000多种产品,而我国只能加工300多种产品,所以发展空间很大。推动粮食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加强米糠、麸皮、胚芽等粮油加工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粮食生产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做好粮食加工减损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强化科技赋能,加大科研开发和推广力度,深度挖掘粮食加工业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能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刘辉)

分类: 股市
责任编辑: 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