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县农民漫画家:用漫画为生活增添色彩与味道
在“焚鼎记”发生地河北省邱县,有一个群体,主要是农民。他们在田间劳作的同时,也思考当地生活中的喜剧主题;他们在饭后、睡觉前的闲暇时间,用钢笔勾画出激发生活灵感的漫画……
这就是河北省邱县一位农民漫画家的独特生活。他们表示,有了漫画,生活不再是单调、重复的工作,而是充满童话,更有色彩、更有韵味。
农民漫画家大多来自当地的青蛙漫画协会。该协会前身为青蛙漫画社,成立于1983年,陈玉莉和李庆爱是主要创始人,两人因漫画结为情侣。李庆爱表示,Frog这个名字是借鉴了国外很多漫画组织以动物命名的做法。青蛙吃田里的害虫,唱着丰收的歌。漫画组成员大多是农民,他们都希望漫画像青蛙一样,既能批判时下弊病,又能歌颂时代。
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方成、樱桃等人曾多次来到邱县给青蛙漫画的成员们面对面授课,给予他们循序渐进的指导。他们还通过书信等方式与他们保持着长期联系,成为这群农民的帮手。漫画团队成长的重要力量。
四十年来,青蛙漫画的会员数量从几人发展到数千人。他们创作了各类题材的漫画5万余部,有1万余部作品在各级展览、比赛中获奖。
从“陈宥利”到“陈宥利”
午后,风和日丽,温暖的阳光洒在“青蛙屋”安静的庭院里。绿树红花下,红顶白墙的二层小楼颇有几分艺术气质。
两张摆满画笔、颜料和纸张的旧画桌旁,85岁的李庆爱说起往事,思路依然清晰。 90岁的陈玉利也在家人的支持下,坐在一旁静静聆听,时而嘴角挂着微笑。
陈玉利,绰号“陈瘸子”,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因病终身残疾。虽然走路很困难,但他却痴迷于漫画,坚持写作。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国知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一部名为《大丰收》的漫画因其创意而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称赞。不仅在河北省获奖,还在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这让陈宥利更加坚定了走上漫画之路的决心。
渐渐地,陈郁利发现,想要创作出非凡的作品,就必须过不一样的生活。为此,他四次辞去相对稳定的工作,一边创作一边回家务农。不少村民表示,这个“陈瘸子”不仅腿有问题,脑子也有问题。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陈玉利的时候,有一个人只看到了他的才华和坚持,心中对他充满了敬佩。她就是李情爱。
李庆爱从小就热爱艺术。中学毕业后,她来到当时的邱县文化馆帮忙进行艺术创作。她经常在县城的街道上画墙报,在那里她认识了陈玉丽。他们与县级各机构和村庄合作,举办流动展览、绘制壁画。他们经常白天一起在田里干活,晚上一起讨论喜剧创意。
1958年,陈玉利、李庆爱因共同爱好,喊出了“把街道变成画廊”的口号,成立了邱县农民漫画小组。这就是邱县青蛙卡通团的前身。
1960年,陈玉立考入河北美术学院,李庆爱也被保送到该校学习。两人不期而遇。两人用无声漫画代替了心中的话语,在漫画的世界里相识、相爱。
这一时期,他们的《天也是一颗星》、《金海变金山》、《走过我们的大道》、《拾穗归来》等作品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关注这两部作品。农民出身的漫画家。
1963年,陈玉利与李庆爱成为合伙人。此后,他们的一些漫画作品的署名也逐渐由原来的“陈瘸子”、“李情爱”改为“陈与李”。 “从‘陈宥利’到‘陈宥利’,这个谐音或许就是上天注定的命运。”李情爱说道。
婚后,他们继续务农。艰苦的生活并没有阻止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反而继续激励着他们。他们为村庄画壁画,为邻居画画家。凡是娶了妻子或女孩的人都会帮忙在窗帘、橱柜和油布上作画。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都来看他们画画。
1979年,因工作需要,陈玉丽、李庆爱被调到当时的邱县文化馆工作。他们的作品更多地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引起了当时的邱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专门拨款送他们去工作。曾到北京、长沙等地拜师学习。
在漫画家的引导下,两人如虎添翼,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山国巨变》、《井底之蛙》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相继出版。 《人民日报》《讽刺幽默》等各大报刊杂志上我经常看到他们的作品。
《陈与李》人气飙升,吸引了华君武、方成、樱桃、韩宇等著名漫画家的关注。一位著名漫画家告诉他们,如果你在农村生活,就应该专注于画农业漫画。不仅要自己画,还要带领一群徒弟。你想成为专门从事农业漫画的漫画家。
在名师的建议和支持下,1983年1月17日,全国第一个农民漫画组织——邱县青蛙漫画小组成立。华君武还为漫画小组题词:“世界上画漫画的人很多,但制作漫画的农民不多。农民成立漫画小组是闻所未闻的。今天,邱县农民,中国河北省成立了青蛙卡通小组,作为盘古开天辟地的新生事物,值得特别赞扬。”
在著名漫画家的指导下成长
邱县农民漫画的逐步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著名漫画家的面对面、一步步的指导。许多著名漫画家与青蛙漫画成员保持着书信和电子邮件往来。
1987年10月,华君武首次专程到邱县讲学。他讲述了漫画的发展以及他创作漫画的过程;他谈到了如何研究政治文化,如何深入生活,收集漫画素材,如何将原材料加工成漫画;他讲了如何构思、作曲、用笔墨、亲手做。边表演边画边说,让不少青蛙漫画成员受益匪浅。 ”上课时,华老师边画边教学,尤其是案例教学,他拿出一幅画,讲了从构思到起稿再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他还讲到用哪种笔和纸更能表达不同的漫画主题。容易地。”李青艾说道。
1989年11月,华君武第二次来邱县讲学。这次他带来了一组专门为青蛙漫画组制作的作品幻灯片。他用幻灯片教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漫画创作过程。 ,时代背景一一呈现给大家,令人耳目一新。
樱桃曾五次来邱县讲学。 1991年,为了提高青蛙漫画组的创作水平,樱桃将《讽刺与幽默》杂志年会移至邱县,并邀请全国各地的著名画家为青蛙漫画组诊断,制作为让邱县农民动画片重新走红大众提出建议。迈上新台阶。
樱桃更看好农民动画片。他曾说过,“青蛙”知道自己基础差、经验少。只有诚实、虚心地学习,才能保持创造性的进步。胜利时不骄不躁,失败时不气馁,朴实无华,互相鼓励,互相勉励。救命,这种精神状态当然保证了他们不断取得创作的成功;当“青蛙”遇到拒绝时,大家分析原因,寻求改进; “青蛙”们的创作紧贴农村生活实际,画乡村、画农村,赞扬先进,批评落后,让创作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
“这些漫画名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思维和创作上的指导,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李庆爱回忆,90年代,方成老师来这里讲课一周,我们想给他200元讲课费,被拒绝了。气温骤降,我们给他一件毛衣保暖。没想到,他回到北京后又把这件毛衣寄了回来。
著名漫画家对农民漫画的支持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讲座。李庆爱说,华君武当时专门向青蛙漫画集团捐赠了一些个人作品、生活用品、衣物、信件等。为此,他们在邱县青蛙卡通博物馆内修建了华君武纪念馆。之后,他们还整理了樱桃的一些照片、信件等,并修建了樱桃纪念馆。
在著名漫画家的帮助下,青蛙漫画的成员创作热情高涨,成长迅速。为了一个想法,他们可以彻夜讨论,甚至争吵;为了寻找灵感,他们在梦中作画;一部满意的作品,一篇稿子可以修改近半年……
青蛙漫画成员创作的漫画歌颂丰收和生活。他们还批评当前的弊病,鼓励邪恶行善。以廉政为主题的作品尤其具有影响力。 2013年9月,中央纪委网站开设了邱县廉政漫画栏目“河北邱县廉政漫画展”; 2018年,网站还开设了“党纪”专栏,并陆续发布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漫画143帧; 2020年,网站再次推出“诚信微课”栏目,发布22个“诚信微课”动画视频。
幽默讽刺的漫画悄然渗入人们的心灵,改变着风土人情。青蛙漫画骨干成员张凤霞在街上看到邮箱里有很多信件很久没有被取走后,创作了漫画《邮箱怀孕了》。画中,邮箱的形状像孕妇的肚子,信件从邮箱口伸出,生动地表达了邮箱多日无人看管的现状。当地邮局看到这幅漫画后,迅速实施整改。
许多积极向上的漫画都获得了好评。 2013年7月1日,陈、李的“中国梦牛精神”成为全国弘扬文明、树立新风尚的公益广告。频频被多家报纸、电视台、网站等报道,并在全国100多个城市的机场、机场使用。常年在酒店、高铁、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展示。
漫画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如果没有漫画,我们可能只是面朝大地、背对天空的农民。”李庆爱说,陈宥利年轻时身体瘸,还患有胃病、肺病。她经常住院。她本人也体弱多病。然而,因为漫画,我的身体不知不觉地变得更健康了。 “漫画本来就是幽默的,画漫画的过程是很享受的,笑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心情好的话,身体也会好。有时候画了一张满意的画后,我会为自己感到高兴。”几天。”她说。
“光是种田就很无聊,漫画给了我追求和理想,我觉得生活才有意义。”年近60岁的郝增茂是“陈、李”的徒弟,长年生活在农村。此前,10亩地的收获和在县城的日常打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接触漫画后,郝增茂的精神世界变得非常丰富。他习惯于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和所见,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郝增茂的第一部漫画作品源于日常生活。当时,他的母亲正在称粮,他的弟弟跑出去帮忙“抬”。结果,重物落到了地上,秤梁瞬间向上倾斜。他觉得很有趣,于是创作了一部漫画《救命》来体现孩子们的纯真。经过“陈、李”的反复指导,稿件顺利发表。
“之后,我白天在地里干活,口袋里总是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笔记本。当我有了灵感,我就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晚上回到家就画出来。”郝增茂表示,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很多好作品。的。如今,郝增茂家里有一个专门的书柜,里面装满了各种漫画艺术书籍和他获得的奖项。
66岁的任光强是最早加入青蛙漫画团体的成员之一。 “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画一辈子漫画,一些以前学漫画的人也逐渐转而画国画,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漫画比国画更‘费脑’。”任光强说,画漫画之前,首先要有明确的意图,否则,画得再好,也打动不了人。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撞车”,和别人的作品有明显的不同。
任光强认为,漫画家要多学习,把很多社会问题研究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多亏了这个,我看起来一点也不老。”他说。
50多岁的张爱雪也是最早跟随陈、李两位老师学习画漫画的人之一。他至今仍怀念以前农忙时每周都会骑着自行车、抽出时间学画画的日子。 “从小生活在乡村,生活和艺术本来就没什么关系。是陈、李两位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们的世界看起来很遥远。”张爱雪说道。
90年代初期,张爱雪花5000多元的积蓄从外地购买了一台电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漫画。后来,张爱雪买了一台手绘板,学会了使用各种电脑绘图软件。几年之内,他就用坏了四块手绘板。
不过,近年来,张爱雪已经不常在电脑前画画了,他开始使用画笔。因为“毛笔落在宣纸上有节奏感、有活力、有中国传统神韵,更能表达作品的内涵。”渐渐地,张爱雪的作品被“丰子恺艺术纪念馆”、“张乐平纪念馆”、“普华美术馆”、“荆州博物馆”等多家展厅收藏。
现在张爱雪已将自己的耕地转移到石家庄一所学校任教。他说:“漫画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这个农民成为了一名教师。农村是我最大的创作源泉。每到节假日,我都要回到农村看庄稼生长,和亲戚聊天。”和朋友谈论日常生活,这激发了人们的灵感。”
78岁的胡彦廷风趣活泼,常被同龄人戏称为“小胡”。胡彦廷回忆,此前他曾在一家电影公司负责绘制电影海报和幻灯片。青蛙漫画团成立后,他踊跃报名,成为漫画团的第一批成员之一。 “刚成立的时候,大家都很热情,很多人经常聚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一刻,我觉得生活不平凡。”回想起那些年,他还是有些激动。
胡彦廷的妻子当时是农业户口,他们经常下地干农活。胡彦婷经常一边工作一边构思漫画。有一次,他拿着锄头去农田。经过一番锄地,漫画的雏形逐渐在他脑海中形成。当他欣喜之际,他发现自己刚刚锄地的土地并不是自己的土地。
胡彦廷说,虽然他闹出了很多笑话,但他通过画漫画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并被授予高级职称。现在很多人都来跟他学漫画,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经常有人来邱县青蛙卡通博物馆参观。那些精彩的喜剧创意和夸张的笔触,常常引得人们赞叹或开怀大笑。许多人拍照并发到微信上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大家的肯定和鼓励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李情爱说道。
漫画分支并走新路
邱县曾四次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画)之乡”。漫画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青蛙漫画协会的成员通过漫画投稿、订单创作、乡村壁画、课堂教学等方式获得了新的工作岗位。
“去年我靠漫画投稿和壁画赚了3万多块钱。”郝增茂说,农活闲下来的时候,他也没有闲着。他经常写漫画并提交。一旦他获奖或被收养,他就会获得收入。与此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他也接到了更多的“订单”。村口、沿街墙壁上的许多水墨漫画都是他创作的。这些画作是根据每个村庄的特点专门创作的,让人们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近年来,纪检、检察、环保、税务等多个部门主动向青蛙漫画协会会员索要稿件,利用漫画进行政策宣传、法律解读、环保倡导等。光强说,这要求他们创作的漫画既要有思想,又要保持幽默感,这样才能让人记住。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推动了新时代漫画的新发展。
“想要画出好的内容,就需要从头开始学习、研究文章,领会文件的精神。”任光强表示,接到类似的任务后,大家齐聚青蛙漫画协会,一起学习、讨论、创作。
青蛙漫画成员的一些漫画作品也已成册出版。新出版的丛书《小漫画,大时代》等书籍展示了青蛙漫画协会约1000部作品,第一年销量就超过10000册。
2023年起,邱县青蛙漫画协会骨干成员走进全县中小学,担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用“思想政治+漫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邱县学校以课后服务为载体,成立思政漫画社,鼓励学生自主画漫画,将思政漫画融入课堂情景剧、快板社、读书社等活动中。活动形成了“动漫教育”新教学模式。
邱县还依托丰富诚信漫画的优势,建设了诚信漫画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展示了1000余部诚信漫画和数十部诚信动画。该馆目前被河北省认定为省级反腐败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已有近3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走进博物馆接受教育。
漫画以特殊的形式影响着政治风俗、民俗民俗,并因应社会需求而不断升华,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
漫画不仅写在纸上、墙上、展板上,还通过“漫画+”悄然成为个性化衬衫和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邱县一家服装厂将“中国梦牛精神”卡通图案印在衬衫和文化T恤上。受到全国各地客户的喜爱,为公司带来了200万元以上的收入。该公司负责人赵少英表示,农民卡通元素让他们找到了新的销售增长点,未来计划开发更多类似产品。
目前,青蛙漫画协会成员也将漫画变成了文创产品,创作了葫芦画、漆画、鹅蛋画等。他们还计划对景区进行定制开发,为漫画开辟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一大批动画、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也加入了青蛙漫画协会。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绘画技术,在现实和网络上赋予漫画新的发展空间。
张亚雷,30岁,是张爱雪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在当地一所中学学习美术并教美术。在他的课堂上,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外,漫画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最近,张亚雷利用业余时间在电脑、平板电脑上创作成语典故漫画作品。 “坐下来享受劳动成果”、“不遗余力”……每一个成语都被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漫画课件,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我们父辈创作的漫画都是静态的,作为‘青蛙三代’,我们想利用现代技术和传播方式,尝试将静态漫画变成动画,用新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年轻人体验漫画“魅力。”张亚雷说,为了把漫画变成产业,青蛙漫画协会还成立了农民动漫公司,尝试用“动漫+旅游”的方式宣传家乡。
邱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漫画制作的动画更具思想性,也更有吸引力。未来他们还将引进动漫人才,努力让漫画产业进一步市场化。
如今,邱县各界喜欢漫画的人很多。漫画不仅是当地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一种生活态度。它默默地激励着人们做好事。美丽、透明、乐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