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二维码
联系我们
APP二维码
返回

人形机器人概念大火,六大公募投研人士解读其发展前景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4-11-11 11:07:32  

【导读】六大公投研究者解读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热!

10月29日,马斯克在沙特投资倡议论坛(FII)上预测,到2040年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至少有100亿个机器人投入使用。 10月14日,工信部表示,工信部将印发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和6G。此外,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升温,不少知名企业也纷纷进入该领域。

二级市场上,9月24日以来,机器人指数涨幅超过56%,大量牛股受到市场资金追捧。您对此次物价上涨有何看法?目前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哪些投资领域值得关注?

中国基金报采访了6位公募投资研究员。他们是:

_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_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

罗英宇 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基金经理

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_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_

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基金经理 宋伟伟

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__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

张璐 永盈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

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__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

张小国 创金合信兴轩产业趋势混合基金经理

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_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_

高哲 华孚人工智能ETF经理

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_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_

王鹏程,中国民生银行高级研究员、家电机械分析师

这些投资者认为,AI巨头引领技术进步、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以赛勒斯为代表的车企入场、A股市场整体回暖等因素,导致了人形机器人概念近期的良好表现。该领域未来空间广阔,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技术革命,拥有万亿级市场机会。

多种因素导致激增

中国基金报记者:人形机器人的概念很受欢迎。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机器人指数自9月24日以来涨幅已超过56%,您如何看待此次涨价?

罗迎宇:近期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热,主要是受到市场风险偏好的大幅提升,以及产业政策的支持和相关企业的积极布局推动。

近期,产业政策不断出台。最重要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印发实施意见,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和发展。发展,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此外,马斯克在沙特投资倡议论坛上预测,到2040年,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至少有100亿台机器人投入使用,每台售价在2万美元至2.5万美元之间。这也有效刺激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进步和未来的增长空间。

宋薇薇:对比前期和当前的市场价格,除了科技板块的普遍上涨之外,本轮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人形机器人的驱动力。过去我们只关注海外市场,现在国产仿人机器人的消息催化了这一趋势。能够引领行业的市场走向。这是定价权的转变,也印证了我国仿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进步。

高哲: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加速发展的一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强大动力。大型多模态模型的出现为感知能力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软件基础,​​使得仿人机器人日益智能化。许多科技公司的投资也推动了当前科技市场的崛起。

仿人机器人的潜在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从工业领域的危险工作环境,如核电站维护、化工厂巡检等,到服务中的医疗康复、家政服务、教育陪伴等。场地。目前,我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张璐:首先,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加速发展,行业已逐渐从概念阶段过渡到量产阶段。各大厂商的持续投入,让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落地和商业化前景充满信心。其次,国内政策对人形机器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信部印发的《仿人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其提升至战略层面,2024年多款仿人机器人产品将在几大科技展会上展出。扶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对行业增长的乐观预期。

目前的市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投资者对仿人机器人行业未来价值的乐观预期,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成长属性的高度认可。

张小果:在本轮强劲的市场反弹中,科技板块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人形机器人作为科技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没有缺席。在此基础上,市场近期更加关注国产人形机器人。有传言某新能源汽车厂商将部署仿人机器人,引发了市场对华为进军仿人机器人的无尽遐想,进一步加剧了本轮仿人机器人的炒作。

王鹏程:本轮崛起有三个原因:一是AI巨头引领技术进步;二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第三,以赛勒斯为代表的车企入局。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机器人产业生态将加速完善,商业落地的可能性将加速。

行业正处于“从0到1”的产业转型阶段

中国基金报记者:仿人机器人行业趋势明确。目前行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罗迎宇:目前,仿人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研发已取得显着成果。硬件发展略快于软件,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运动控制、感知能力、人机交互等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具有更强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可以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

宋薇薇:全球标杆企业正在接近量产。 2025年,不少海外企业计划部署数千台机器人,在首发场景(工厂或家庭)进行训练和验证。预计2026年正式交付。国内领先机器人公司的新款人形机器人售价9.9万元起,成为首款将人形机器人价格降至2万美元以下的机器人。

目前,我国多家仿人机器人企业的产品已开始小批量生产交付。他们的客户主要是大学科研机构、人工智能公司和智能制造公司。部分仿人机器人已在工业制造场景、商业服务场景实现商业化。

张小果:总体来看,行业仍处于“从0到1”的初级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游戏,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程有望逐步加速。国内外相关企业均提出了将人形机器人投入制造工厂的计划。此外,国内一些初创企业和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商近期也推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解决方案。

高喆:仿人机器人产业目前正处于“从0到1”的产业转型阶段,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得益于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的意外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正在加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市场预计更逼真的家用商用机器人可能要到2027年才能落地。但从目前特斯拉和国内初创企业的原型机来看,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在精细动作和交互能力上都还不错。 。增长超出预期,而且随着明年英伟达B系列芯片的发布以及万亿参数大型模型的推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大概率将在明年初启动。

张璐:仿人机器人产业目前正处于从技术突破到批量生产和实际应用转型的关键阶段。特斯拉、华为等行业巨头的推动,加速了技术的成熟和产业链的完善。尤其是在产业链高效降低成本、大车型赋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政策层面,国内仿人机器人产业已上升至战略层面,资本市场也对其未来前景充满信心。目前,仿人机器人已在智能制造、自动检测等场景进行试点应用,但大规模商业化尚需时日,特别是家庭服务、医疗等复杂场景仍在探索中。随着关键零部件供应链的完善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王鹏程:仿人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当前行业正迎来内部政策+外部巨头共同催化,进军国内外一体化市场。机器制造商的两轮驱动阶段。我们认为,目前正处于“从0到1”的关键阶段,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进入量产元年。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基金报记者:未来工业化还会继续加速吗?仿人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罗英宇:我非常看好仿人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从政策上看,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从市场前景来看,仿人机器人被视为万亿元蓝海市场,涵盖家务、商业、工业生产等多个应用场景,增长空间巨大。科技巨头的持续投入也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提供了动力。 2024年通常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许多公司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并且价格逐渐下降,使得这项技术更加普及。

张小果: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很可能会继续加速。一方面,相关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更多企业进入该行业。这将加快产业链突破相关技术瓶颈,加速仿人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精密加工等基础共性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人形机器人产品综合性能的提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仿人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产业链潜在空间巨大,可能远大于目前汽车产业的空间。目前行业缺乏人形机器人的热门产品。当此类产品成熟时,很可能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宋伟伟:《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达到104.71亿元。预计2030年将成长为千亿级市场,市场规模达1192.46亿元。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2.7%。报告进一步预测,到2035年,中国仿人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现在是推进仿人机器人发展的绝佳机会,自动驾驶领域大量软硬件技术成果可以共享。

高喆:仿人机器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市场需求巨大。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养老、医疗救助、日常陪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育和娱乐也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市场。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仿人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突破,将使仿人机器人更加智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响应人类需求。

张璐:随着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不断加码,技术不断成熟,更多企业进入该行业,产业化有望持续加速。政府将仿人机器人上升到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完善产业链、拓展应用场景。以特斯拉、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积极推进关键技术创新,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云协作等方面,显着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泛化能力。此外,国内资本市场对该领域兴趣浓厚,一二级市场资金持续涌入,将加速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王鹏程:在特斯拉、英伟达等外部巨头的带动下,以及国内政策的推动下,汽车企业、3C设备龙头纷纷进入该行业,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将加速。

从工业和服务场景的需求来看,仿人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广阔。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高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时薪高,性价比高。预计2030年中美两国制造业和家政行业对人形机器人的总需求量约为203万台,市场空间约为3185亿元。

专注于“大脑”、传感和运动系统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和机构都竞相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希望进入前沿科技领域。您认为哪些投资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罗英玉:我个人比较关心跨界融合的几个方向。首先,就汽车与仿人机器人的结合而言,汽车行业相关企业正在通过投资或自主研发的方式进入仿人机器人市场,利用其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动仿人机器人市场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开发。

其次,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结合。仿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AI技术应用于仿人机器人,提高其人机交互性能。

三是关键零部件及材料供应链与机器人的创新融合发展。仿人机器人需要大量高精度机械部件,如谐波减速器、传感器和电机等,这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曲线。

最后,重点关注仿人机器人融入生产生活场景,包括企业生产、护理和家居服务等有望率先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相关领域。

张小果:行业目前正处于产品研发和完善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堵点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

具体来说,在与运动能力相关的产业链中,运动执行器(包括旋转执行器和线性执行器,以及相关的减速器、螺杆等部件)和运动控制算法值得特别关注;与感知能力相关的行业值得特别关注。链上,力传感、IMU、机器视觉、电子皮肤、毫米波雷达、智能语音等值得特别关注;产业链上涉及分析决策能力、AI大模型、边缘计算、相关算法,以及包括AI芯片相关硬件配套设备和存储等方向值得特别关注。

宋伟伟:机器人可以分为大脑、传感系统、运动系统。这三个方向是机器人的核心细分投资领域。

机器人大脑是一个大规模的计算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计算机模拟和真实的机器人实验来学习和掌握相关信息资源。它可以帮助机器人识别各种信息并理解人类的语言和行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机器人大脑的能力。

机器人运动系统占成本的50%以上。机器人运动系统是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结合。运动系统由旋转关节、线性关节和灵巧手组成。机器人传感系统包括传感器和聚醚醚酮(PEEK)特种高分子材料。这些关节部件和传感器的增加是机器人产业链中最具弹性的部分。 A股机器人板块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大量公司。

高哲:仿人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运动、交互控制系统集成、下游应用市场。

其中,上游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较高,技术壁垒较高,主要包括:行星滚柱丝杠。行星滚柱丝杠在仿人机器人中占比较高,毛利率可达60%。技术壁垒和产业附加值处于产业链前沿,应​​用空间增量增长前景广阔。它还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器,这也是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次,有传感器。仿人机器人的感知环节主要可分为交互控制、视觉传感、力控制传感、位移和姿态传感以及运动控制传感。传感器是实现人形机器人感知能力的关键硬件。在商业化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样机测试以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确定。因此,上述环节是投资仿人机器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张璐:在仿人机器人赛道中,核心部件和“大脑”系统分别是硬件和软件、外部和内部的关键部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两大投资方向。

王鹏程:仿人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中国厂商可以深度参与AI浪潮的领域。目前,仿人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部分:上游丝杠、减速机、传感器、电机、AI大模型等软硬件供应商,中游联合集成商,下游整机制造商。

仿人机器人产业目前正处于产业化前夜,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投资机会有望首先。重点关注核心零部件中壁垒高、价值高、国产替代紧迫的环节,如行星滚柱丝杠、六维扭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等。

关注隐私、数据安全、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等问题。

中国基金报记者:人形机器人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席卷全球的AI浪潮与物理世界。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仿人机器人的发展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

罗迎宇:从技术角度来看,现有的挑战包括数据要求和控制复杂性。仿人机器人的训练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数据,特别是与类人体形和运动相关的数据,而获取这些数据仍然是一个挑战。法规与伦理问题同样重要,相关法律框架尚未完善,例如如何处理机器人在工作场所的责任以及它们可能在社会上引起的伦理争议。

宋薇薇:庞大的产业背后往往隐藏着不确定性和风险。目前,机器人尚未量产,供应链和应用场景落地都存在不确定性。另外,未来机器人进入各个行业可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机器人背后的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面临着监管风险。

高喆:人形机器人只有真正实现“C端”应用,走进千家万户,才能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仍有许多技术和监管问题需要解决。

在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目前的价格还不够亲民,不能让广大消费者买单。需要具备能解决老人、小孩的护送、指挥识别的准确性、行动的安全性、反应的及时性等紧急需求的技术能力。对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依赖于大规模模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核心部件的稳定性。以及改进制造工艺以降低成本。

法规方面,主要针对隐私问题、数据安全问题、生产生活安全事故等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多方新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张小果:由于仿人机器人是最前沿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在产品研发阶段,可能会面临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开发进度慢于预期等问题。在产品开发成功后的市场推广阶段,仿人机器人作为一种全新产品,需要一个市场接受的过程,可能面临市场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此外,仿人机器人未来若要融入人类社会,可能会面临相关的法律和监管风险、伦理道德问题、安全和隐私等问题。

张璐: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浪潮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桥梁,拥有广阔的前景,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

首先,技术瓶颈和研发成本高是关键挑战。其次,商业化实施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带来风险。此外,政策监管和伦理问题也是重大隐患。人形机器人虽然承载着人工智能落地的美好愿景,但也面临技术、市场、监管等诸多不确定性,这些挑战需要未来逐步解决。

王鹏程: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两大障碍是: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前者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后者保证工厂外场景的通用自主能力。如果成本控制不及预期、AI技术进展不及预期,可能会影响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分类: 股市
责任编辑: 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