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和一号示范工程与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平台:中国核电与海洋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
1、“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成套技术装备
“国和一号”是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础上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该成果形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内件、蒸汽发生器、反应堆主冷却剂泵、堆芯仪表系统、超大口径主蒸汽隔离阀等关键技术装备,填补了我国核电行业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 。以此成果为基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于2024年9月首次并网发电,为我国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国和一号”批量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海吉二号”深水导管架平台
深水导管架平台是支撑我国深水海域油气资源规模化、低成本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该成果克服了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海洋平台长期服役面临的设计计算复杂、海况作业恶劣等工程技术难题,填补了超大型深水导管架平台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刷新了深水冲锋衣的高度和重量。两项亚洲纪录。这一成果将于2024年9月在南海流花11-1/4-1油田建成投产,为我国深层油气资源经济高效开发开辟新路径-水水域。
3、煤矿10米超大采高综采技术装备
超高采高综采是我国6~10米厚煤层实现高产、高效、高回采率开采的重要途径。该成果攻克了特大型采矿空间采场围岩控制、特大型超重型采矿设备、设备组智能协同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单采场的突破。当前特厚煤层开采高度限制。在此成果的基础上,陕西曹家滩煤矿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于2024年3月建成投产,为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提供了典范。 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
4、80米水深海上风电自升式综合勘察平台
海洋岩土勘察是海上风电建设的关键环节。该成果集智能钻井、原位测试、岩土测试、地球物理检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等功能于一体。是目前国内适用水深最大、提升速度最快、定位精度最高的海上风电综合勘察测试平台。成果已应用于山东半岛、浙江苍南、福建宁德等海上风电项目,有效提高了勘察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保障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的海上风电项目。
5、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钠离子电池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它们具有原料储量丰富、易于提取、成本低廉、可自主可控等优点,应用潜力巨大。这一成果突破了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的技术和工艺难题。在核心材料系统、系统集成、安全防控等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应用于广西南宁、湖北潜江钠离子储能电站项目。此次成功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迈上新台阶。
6、高压大容量电力电子网络技术装备
网络化技术装备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该成果建立了塑造网络型控制特性的理论方法,实现了电网故障下的高倍率短路电流支撑和毫秒级零延迟惯量响应。在此基础上,35kV/50MW静态同步调相机、网侧超级电容静态无功补偿装置、±500kV/4500MW电网型柔性直线设备等系列设备已成功应用福建霞浦柔性直线、西藏供电保障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7、新型高效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碱水制氢装置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实现新能源绿色氢能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该成果在高稳定低能耗电极制备、高阻气低阻抗新型隔膜制备、大尺寸电解槽结构优化、系统集成和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在此成果的基础上,新型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已于2024年11月在兴国铸业成功使用。30万立方米/天禄电解水电解制氢-储氢-450立方米高炉富氢冶炼示范项目有力推动了我国绿色氢全产业链的整合。
8、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独立可控智能励磁系统
励磁系统用于控制同步发电机的电压并抑制无功功率波动。它是提高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控制装置。该成果开发了智能励磁系统网络结构、高冗余分布式控制架构和集成在线监测系统,提高了励磁系统的智能化、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大型、大型励磁系统的软硬件化。中型水轮发电机。该产品完全自主可控。该成果已应用于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为发电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9、煤直接液化制备航空煤油全工艺
开发以煤炭为原料制备液体火箭推进剂是扩大我国航天燃料供应的有效途径。该成果开发了以煤为原料,通过直接液化技术制备高热值液体火箭推进剂的完整生产工艺。该产品在比冲性能、冷却特性、流阻性能、燃烧特性等方面与石油基航天煤油一致,可实现对现有石油基煤油的有效替代。基于该成果制备的煤基航天煤油在2024年11月的长征十二号发射任务中成功用作主燃料,对于保障我国航天煤油燃料来源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10、630MW燃煤机组掺氨发电技术
燃煤机组掺氨燃烧是从燃烧源头减少燃煤发电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该成果解决了大容量燃煤锅炉掺氨燃烧着火难、烧尽困难、锅炉受热面吸热分布变化、烟气氮氧化物排放增加等关键技术问题,并系统建设了大容量燃煤锅炉。掺氨清洁高效燃烧技术及装备系统。基于这一成果,广东台山630兆瓦燃煤机组于2024年10月完成特定工况20%掺氨燃烧的工业应用,为我国煤炭源头减碳提供了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射单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