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粤宏远A连收6涨停板成最牛股
过去一周(1月6日-1月1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截至1月10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168.52点,全周下跌1.34%;深成指报9795.94点,周跌1.02%;创业板指数报1975.30点,全周下跌2.02%。
具体来看,周内上涨个股约34%,周涨幅超过15%的个股有109只,周跌幅超过15%的个股有64只。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综合类、家电、有色金属、电子等板块涨幅居前。服务业、食品和饮料、煤炭以及贸易和零售业跌幅最大。
规划转型高端装备制造 热门股广东宏源A连涨6个涨停
本期牛股榜单中(不含近一月份上市的次新股,下同),广东宏源A(000573.SZ)以周涨幅61.22%位居榜首,美邦股份(6050 33.SH) )紧随其后,涨幅达61.10%,其次是希望电气(603063.SH)和*ST继耀(300108.SZ)周涨幅均超过50%。本期牛股榜单中,十只个股累计涨幅均超过30%。
最受欢迎的股票广东宏源A,属于房地产开发行业,是并购概念股: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宏源A于1994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东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现已形成工业园区管理、房地产开发、水电工程建设、煤炭生产经营和环保产业碎片化发展的业务趋势。
1月2日晚间,公司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智能”)约60%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博创智能将成为广东宏源A的控股子公司。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公司将从传统的房地产业务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转型,这将有助于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第二次增长曲线。
受利好消息催化,公司股价1月3日开盘涨停,截至1月10日已连续封6个涨停,期间累计涨幅超过77%。
对于公司拟收购对象,公开信息显示,博创智能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智能注塑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设备是加工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工作机械。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领域。
据报道,博创智能已两次向科创板发起IPO冲刺。最近一次 IPO 于六个月前被撤回。 IPO之路充满波折,最终以失败告终。
申请材料显示,博创智能经营业绩并不稳定。 2020年1月至6月、2021年、2022年、2023年,博创智能营业收入分别为9.35亿元、11.16亿元、8.19亿元、4.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408.6万元、6500万元。 55.87万元、5264.06万元、1724.7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489.42万元、11,677.51万元、-12,291.09万元、6,991.19万元。
此外,广东宏源A在1月3日披露的研究纪要中还表示,公司在房地产和再生铅行业经营多年,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和布局新兴领域。在团队储备方面,虽然公司没有现成的与其完全匹配的A团队,但会提前做好工作,未雨绸缪。如果并购顺利的话,团队要根据具体情况保持稳定,业务要保持连续性和增长。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市场需求。
行业方面,以申万三级产业为例,近一周机器人指数领涨,累计涨幅10.83%。国海证券指出,2024年,国内仿人机器人产业将经历技术积累+政策刺激,复合影响因素传导效应开始显现。 2025年,厂商将陆续进入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各大厂商将继续部署大型AI模型。全行业将加速人形产业链的构建、商业化和量化落地。上游需求正在等待增加。
两年虚增营收超10亿元,最看空股*ST普利或被迫退市
本期跌幅最大的10只个股中,*ST普力(300630.SZ)跌幅达54.40%成为看空股,中百集团(000759.SZ)跌幅达31.43%。排名第二的紫天科技(300280.SZ)、克劳斯(600579.SH)、亚洲光电(002952.SZ)、奥康国际(603001.SH)跌幅均超过27%。本期熊股名单上的10只个股周跌幅均超过20%。
公开资料显示,普利药业(*ST普利,300630.SZ)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化学药物制剂公司,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过敏药、抗生素药等
1月5日晚间,普利药业公告称,因涉嫌违反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受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于2025年1月4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通知书》,显示公司2021年、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合计虚增收入10.31亿元,虚增收入10.31亿元。利润6.95亿元。 ,或因严重违规而被强制退市。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自1月6日起停牌。1月7日,普利药业正式面临退市风险,股票简称变更为“*ST普利利”。
二级市场上,1月7日,*ST普利复牌首日股价跌至“20厘米”跌停,1月8日再次收盘跌停。1月9日股价继续下跌, 10.该股过去一周四个交易日累计下跌54.4%。
事实上,普利药业的“雷霆”早已埋下伏笔。
2024年4月,普利药业收到海南证监局责令公司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海南证监局在审查中发现普利药业2021年、2022年年报中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要求其进行自查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2024年5月8日,公司因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而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立案近两个月后,2024年7月5日,公司发布了2023年年报、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以及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公告,对多项会计差错进行了实质性更正和调整。多年财务数据。但2023年年报也被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
由此,普利药业遭遇证监会立案的第二起案件。 2024年7月7日晚,公司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根据《通知》查明的事实,具体而言,2021年至2022年,普利药业通过虚构销售成品药和原料药,虚报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其中,多报2021年营业收入4.3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4%,对应营业成本1.29亿元,多报利润总额3.08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65.88%。当年披露的利润总额; 2022年,多报营业收入4.5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8%,对应营业成本6922.21万元,多报利润总额3.8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88.27%。当年披露的利润总额。
同期,普利药业按总额法核算其无法控制的乙酰碘、碘化物(用于碘佛醇)、酵母抽提物的贸易业务,导致2021年营业收入多报7799.73万元,占本年披露营业收入的5.17%,对应营业成本7799.73万元;高估的2022年营业收入为5925.97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28%,对应营业成本5925.97万元。
从最新经营业绩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25亿元,同比增长0.3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亏损9827.01万元,由盈转亏,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04.89%。
截至2024年11月20日,普利药业股东(户)人数约为38,000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