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针织龙头与A股服装配件公司:20年长牛走势与净利润增长分析
数据显示,一家在港股上市的针织龙头企业,20年来股价涨幅超过100倍。 2005年,这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仅为3.51亿元,但2023年,公司净利润高达45.57亿元。 20年来,净利润增长了12倍。公司股价也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每股0.5港元上涨至如今的每股60港元(恢复价),并一度涨至每股340港元。
同样,A股市场有一家服装辅料公司,近20年涨幅约40倍。 2005年,这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仅为3500万元,而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5.58亿元。近20年来,净利润增长了约14倍。公司股价从2005年的低点6.36元/股上涨至如今的276元/股(复牌价),涨幅达40倍。
国泰君安资产管理股权基金经理范阳十年专注大消费研究。他将上述纺织服装、家电、轻工等行业概括为“制造业消费”。
在范阳看来,这些企业的业务优势几乎都是建立在白纸上的。他们从加工来料开始,利润极薄。 20多年来,通过不断迭代升级,形成了全球竞争优势。他们目前在各自行业拥有全球最尖端的设备、成熟的管理团队、严格的产品控制体系和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并在全球崭露头角。由于资本市场喜欢追逐热门企业,因此不会给“制造消费”企业定价过高。低估值、稳定增长和相对可靠的业务壁垒是构成大牛股的基本要素。
这些障碍一旦建立就很难消除
“A股市场有一家生产轮胎的公司,其产品价格是米其林轮胎的60%,但利润率却比米其林高出10%。”范阳表示,过去20年,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这样的公司,他们的产品价格比国际同类产品低,质量又比同类产品好,而且公司能够保持比国际同类产品更高的利润率。国际同行。他们分布在家具、家纺、汽车配件、机械等领域。尽管贸易摩擦存在不确定性,但竞争优势一旦确立,中短期内不太可能动摇。
范阳表示,此类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来料加工的初级阶段。一开始,原材料、图纸、技术等全部属于客户,只有土地、工人、厂房属于企业本身;而在来料加工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当公司有能力完成产品组装时,就转型为OEM(代工生产),进而发展为“原始设计制造商”(ODM),为客户提供设计解决方案并组织生产。
“以前你拿图,我画;现在我画10张图,你选。”经过20年的磨练,这些企业不仅懂生产,也懂消费者,很多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品牌。 ,他们生产的产品一半卖给客户,一半是自己的品牌。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磨练和升级,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他们继续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支出来升级设备。比如,中国企业从德国、日本大量采购机器人,较早采用手工劳动。智能化、大数据管理,管理能力强。
范阳表示,这些企业,比如上述的针织龙头企业,净利润可以达到20%。反观欧美企业,工厂老旧,劳动力昂贵,管理上损失较大。它们的毛利率不低,但管理费用率较高,因此用于研发的资金所剩无几,很难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工厂没有办法更新,设备十多年来很少更换,技术迭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多年,早已失去了竞争优势。
在范阳看来,这就是中国“制造消费”企业能够悄然增长百倍的原因。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优势。例如,中国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我们生产全球80%以上的空调、80%以上的电视机、50%以上的冰箱洗衣机……
在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消费倾向的变化反映了新的经济现实。随着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时代过去,大众消费行为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实用性。这使得专注于“制造和消费”的企业表现更好,需求保持稳定甚至增长。
“制造消费”企业主要关注能够提供实物商品、具有基础功能的消费品,如家电、汽车、家具等,企业的需求面是刚性的,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会较小。一些产品质量差或性价比低的企业会被看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抢购一空,而剩下的企业将变得更具竞争力。
这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一旦确立,就不太可能因地缘政治和其他影响而改变。范阳认为,制造业回流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建设一个新工厂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而美国的政治周期一般是四年一次。不过,除非美国能够就制造业回流形成长期共识,否则涉及人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将进展非常缓慢,因此特朗普连任对这些企业的影响应该相对较小。
相信人民的力量
二级市场的一些机构投资者因为稍有贸易摩擦升级的迹象就会选择抛售相关公司的股票。但范阳对人的力量充满信心。他认为,总有企业家能够带领企业度过当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风雨雨,从而建立更坚固的商业壁垒。
他还认为,“制造消费”领域企业的低估值、高质量、高确定性,能为眼光突出的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范阳表示,这些企业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很多挑战。他们不仅经历了多轮政策冲击,还要面临汇率变化等挑战,但这些企业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两三年,我国可能会出现一批能够利用全球资源、利用全球规则的企业,而这些制造业的“核心资产”或将成为投资主线。
范阳还提到,产业和投资之间会有一条河,他们并不处于同一个位置。基金管理人必须有战略自信,相信自己对产业逻辑、商业规律、经济趋势等的判断。但是,企业具体应该做什么,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调整资产配置,如何完成能力和资源的重组,我们要相信企业家,相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指出,企业的管理团队和业务团队是企业价值的根本源泉,始终与不断进取的企业站在一起,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估值反映了市场对特定资产未来运行的预期。短期估值可能会随着预期波动(过高或过低)而上下波动,但长期来看,均值回归是不可避免的——过高的预期就是风险。低期望就是机会。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投资
回顾2015年至2021年核心资产时期,“消费升级”已成为主流趋势,消费者偏好向感知附加值高的产品倾斜,消费市场从物质匮乏走向充裕,经历了一个时期快速增长,质量提升。
但目前,市场正在逐步走出这种扩张泡沫,走向更加成熟、理性的发展阶段。此时,行业增速将放缓,价格上涨空间和渠道渗透潜力将减少。产品和技术创新步伐放缓,产品差异缩小。企业通过效率、稳定性和内部管理的全面优化来保持竞争力。
这种变化要求投资者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策略,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寻找具有稳定增长潜力和合理估值的公司。因此,GARP策略将更适合大消费领域。这正是范阳在消费领域的投资策略。
GARP的全称是“合理价格增长”。中文翻译为“以合理价格增长”。是一种兼具价值性和成长性的选股方法。价值组专注于投资被低估的公司,而成长组则专注于投资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公司。 GARP 战略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依靠高经营杠杆、高财务杠杆的简单粗放的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国家最近积极倡导的全面发展“新生产力”,正是改变旧模式惯性的一个好办法。倡导“新质量生产力”,就是鼓励企业运用技术创新、高质量运营、全球竞争等非资本、非劳动力要素,实现新时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此背景下,良好的经营质量、健康的资产负债结构、稳定的盈利能力以及持续回报股东的能力,无论对于行业还是投资都愈发重要。这就是 GARP 策略的闪光点。
投资就像“推开石头”
范阳提到,当今主观投资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投资策略的选择。近年来,基金行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题基金、指数基金、量化基金、ETF等快速发展,对经典的主观长期基金构成挑战。
范阳指出,主观多头依然可以依赖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对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律的深度理解,以及对中长期合理价值的深入理解。企业的中心。通过自下而上的深入研究,比较行业和公司的边际变量,从市场错误定价中探索投资机会。
“自下而上”的搜索是一个“翻石头”的过程。 “制造消费”企业生产的东西看似普通,比如制造服装、制造家电、制造家具等,所以资本市场给出的估值通常不高,这给了范阳发挥的空间。从容地“翻石头”。
富达基金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任13年间,年业绩一度达到29%。他在13年里购买了超过15,000只股票。彼得·林奇曾说过:“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寻找岩石下的虫子”。 “如果你问我什么秘诀,那就是比别人翻动更多的石头。”
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范阳曾在一家领先的券商研究机构担任家电行业分析师。他已经形成了严格的“翻身石”投资框架,甚至在公司被卖家覆盖和追踪的几年前就开始了。企业研究工作。
“翻石头别觉得无聊,这是我作为基金经理的工作。”范阳说道,“制造业和消费领域的估值较低,这意味着海滩上还有很多石头。甚至可以说,整个海滩都是你的了。但一点也不拥挤。虽然“翻身石”难度更大,“制造和消费”领域的公司估值较低、质量相对较高,增加了投资的安全边际,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