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市场展望:中小盘股强势能否延续,大盘股是否会后来居上?
市场的变化总是先于投资者的预期。 9月24日至12月13日,A股市场大幅反转。超过500家公司股价翻倍,70多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2倍,其中包括大量市值较小、价格较低的公司。不过,本周以来,高价股已大幅回落,蛰伏已久的大盘股和消费股跃跃欲试。 2024年即将结束。中小盘股的强势行情能否延续到明年?大盘股能否后来居上?
中小企业活跃
9月24日之前,由于市场情绪低迷,股息股因其较强的抗跌属性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随后,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刺激下,场外资金涌入市场,A股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此前价格低迷、滞涨的中小企业“焕发活力”,市场风格发生180度大转变。
证券时报·数据宝将今年的行情分为两个时段,分别是2月5日至9月23日(区间1)、9月24日至12月13日(区间2,即本轮行情)。区间1中,大盘股逆势下跌,小盘股表现不佳。其中,深证小盘指数区间下跌0.43%,Wind大盘指数上涨0.77%;区间2出现风格转换,深证小盘指数下跌0.43%。该区间涨幅接近33%,而Wind大盘指数涨幅不到23%。
从个股来看,根据9月23日开盘前的市值统计,本轮行情中,公司市值越低,股价表现越活跃;大市值公司股价表现相对较差。具体来看,20亿元以下市值的公司在本轮行情中平均涨幅接近75%,而20亿至30亿元、30亿至50亿元市值的公司则平均涨幅接近75%。本轮市场价格平均涨幅超过50%;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公司平均增速最低,不到24%。
同时,小市值公司在本轮行情中换手率较高。 20亿元以下的公司日均换手率接近7%,500亿元的公司日均换手率不足1.5%。
本轮行情强势股
明显的共性
统计数据显示,本轮行情中,机构股和股息股表现平平。例如,公募基金对范围1(2023年底)翻倍股票的持股比例中位数超过2%;区间2(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翻倍股票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中位数为0.57%。截至2月2日,过去12个月范围1翻倍的股票股息率中位数已超过1.4%;在范围 2 中翻倍的股票已低于 0.6%。
数据宝对统计区间2内不同涨跌幅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从机构持股、杠杆资金、估值、分红率、市场、成长性六个维度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本轮行情强势股特征较为明显。共性。
维度一:机构持股比例低。从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来看,本轮行情中机构持股比例较大的公司持股比例较低。其中,涨幅超过50%的公司,公募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低于3%;对于涨幅超过100%的公司,公募基金的平均持股比例更低。对于跌幅在10%以内的公司,公募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为6.72%,远超上涨公司的持股比例。
维度二:杠杆资金火上浇油。对比12月13日至9月24日融资余额,本轮市场涨幅在70%至100%的公司,融资资金平均增幅超过270%;增幅超过100%的企业融资资金平均增幅超过270%。 660%。对于下滑10%至30%的公司,融资资金平均增幅仅为23%左右。
维度三:股息收益率低。根据12月13日股价计算滚动股息率,当前市场涨幅超过100%的公司平均股息率仅为0.86%;涨幅超过300%的公司平均股息率低于0.5%。对于跌幅在10%以内的公司,平均股息收益率接近3%。
维度四:更高的估值。当前市场涨幅超过100%的公司,平均市盈率(开盘前9月23日,剔除负数和极值)超过57倍;涨幅低于30%的公司,平均市盈率约为36倍。低估值个股在本轮行情中表现不佳。跌幅低于10%的公司平均市盈率仅为22倍左右。
维度5:初期增幅较低。此前本轮行情中强势股的表现一直较为平均。涨幅超过100%的公司,区间1平均跌幅超过6%;涨幅超过30%的公司在区间1平均跌幅超过10%。此前表现良好的股票在本轮行情中整体表现不佳。例如,当前市场下跌超过10%的公司,在区间1平均涨幅超过80%;下跌幅度低于 10% 的公司在区间 1 的平均涨幅超过 25%。
维度 6:炒作未来表现。从历史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本轮行情强劲的个股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已较为平均。但从未来表现来看,本轮行情中的强势股受到机构青睐。例如,对于本轮市场涨幅超过100%的公司,机构一致预测2024年平均净利润增速有望超过66%;对于增幅低于30%的公司,机构一致预测2024年净利润平均增速在40%左右;对于下滑30%至50%的公司,机构一致预测2024年平均净利润增速将低于10%。
游资主导小盘股
历史经验表明,投资者结构对市场风格有影响。一般而言,公募基金、保险养老基金、外资等偏好中长期稳定投资的价值型机构在A股市场边际定价能力较高时,大盘股往往具有较好的超额收益;当个人投资者和换手率较高的投资机构成为A股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时,小盘风格更容易占据优势。
例如,2016年深港通全面启动,外资大量进入A股,带动大型金融、消费股活跃。 2017年,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大幅上涨,两大指数涨幅均超过20%。远超同期上证指数6.56%的涨幅; 2019年至2021年,机构基金主导市场,以“茂指数”和“宁组合”为代表的两大基金组合表现强劲,“宁组合”甚至连续3年上涨。年。
2022年以来,游资重新占据上风。据民生证券研究所统计,2023年以来,龙湖榜游资成交额已占整个A股龙湖榜的比例。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并且仍处于历史高位。不断创出新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游资的“审美”与机构完全不同。它更喜欢“小、新、低”(小盘、新概念、低价格),而机构则更关注公司的基本面。
中泰证券指出,2018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机构定价能力强于游资,但仍存在部分时期游资定价能力强于机构的情况。例如:2021年3月至4月、2022年7月至11月、2023年1月至4月、7月至10月。从2024年8月底至今,非机构资金的边际主导地位开始增强。从低价股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净值表现和交易情况可以看出,低价股指数的活跃度迅速增加,尤其是9月底之后。它已经超过或接近2015年的高点。
警惕高保费下的风格转换
在市场风格转变的背景下,中小盘市场还能坚持多久?
近三个月来,一些中小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然而,月满则缺,水满则溢。这些公司的估值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偏差。
据数据宝统计,本轮行情中股价翻倍的公司中,市盈率为负的公司有189家。其余300家公司中,市盈率超过所在行业市盈率的公司数量占比高达85%,其中公司市盈率超过100%。企业数量占比55%以上。
从溢价来看,股价翻倍的公司市盈率较行业中值市盈率溢价高出近1.2倍。涨幅30%至50%的公司市盈率溢价中位数为22.88%;涨幅低于30%的公司市盈率为22.88%。赠送折扣。
东吴证券认为,小盘股的溢价在短期内已经充分展现。 2025年从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大盘风格可能具有比较优势。巨峰投顾认为,在宏观经济预期持续改善的推动下,资金流向逐渐发生变化,加大核心资产持有力度有望成为市场主流资金配置的主基调。这种趋势变化也可能在短期内推动市场。风格的重大转变。
中金公司认为,短期来看,行业走势、宏观及流动性环境、资本市场建设方向、估值及拥堵对比等因素仍有利于小盘风格的解读,但近期,随着交易拥堵和其他边际变化,对小盘风格的影响。中期来看,如果基本面逐渐探底反弹,平价效应逼近极值,可能会出现大小风格的切换。随着政策的落地,预计2025年出现反弹的行业数量将逐步增加。部分龙头股可能最先受益,市场风格可能首先呈现阶段性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6日以来,市场不断出现新信号。大消费股和大盘股明显跑赢大盘,而低价股和小盘股则出现回落。一些高价股甚至大幅下跌。 11月份一直涨停的东方股份、大千生态、粤桂股份等朝阳股,近期股价均出现大幅回调。
华金证券表示,年末大小盘风格转换并不常见。自2010年以来,仅在11月或12月进行了3次风格转换。如果年底出现大小盘风格转换,核心驱动因素将是政策和流动性。然而,增长和价值转换在年底很常见。自2005年以来,11月或12月发生了5次增长转向价值、5次价值转向增长以及5次风格转变。影响增长价值风格转换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和外部事件、产业催化和流动性。
(本期专题数据由翟超提供/证券时报中央数据库图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