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密集建设超充站点,企业争相布局超充之城,助推充换电赛道提速
超级充电城建设提升充换轨速度
阅读技巧
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生态的关键一环,在国家政策和创新技术的引导下,充换电行业吸引了更多企业加入,竞争日趋激烈。
近日,位于重庆悦来温德姆酒店停车场的重庆首个液冷超级充电站正式投入使用,为车主带来“秒一公里”的极速充电体验,最快即可将电池充满。 15分钟。享受“一杯咖啡,充满电,准备出发”。而这只是重庆市《便民乱收费行动方案》的一幕。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超充电站2000多个、超充电桩4000多个。
“目前,重庆正在从产业生态的角度,从充电站、桩等硬件设施到技术、网络等服务,打造全国一流的便捷超充城市。”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表示,通过打造“超级充电+快充+即时充电”的充电生态,从供需、服务三端加强引导,为用户提供多层次、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近日召开的2024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新增328.8万台,同比增长19.8%,总数近1200万台。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增量比例达到1:2.6。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充电桩相关企业超过66万家。其中,2024年迄今新注册公司超过15.8万家,1至5年前成立的公司占48.9%,近一年内成立的相关公司占25.8%。
享受无忧充电体验
12月1日,市民王凤利开车进入位于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国能天街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将充电枪插入车身,扫码检查绝缘情况。短短一两分钟,车子就充满了电。 “以前充电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现在用这个超级充电设备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充电90%。”他说。
走进国网重庆渝北盘溪河八合一示范超级充电站,30多个充电桩整齐排列。充电棚的屋顶覆盖着蓝色的分布式光伏板。整个充电站充满了现代感,很受新能源车主的欢迎。刘丹林正在利用液冷增压终端给车辆快速充电。 “体验很棒,充电5分钟就能续航100多公里。”她对记者叹息道。
随着超充电点日益密集,重庆中心城区正在加速形成“1公里超充电圈”。新能源车主利用增压桩给爱车充电,已经逐渐变得像加油一样方便。以两江新区为例,该区已建成超级充电站136个,广泛分布在居民区、办公区、工厂、商圈附近,提供就近便捷的充电服务。
重庆市经信委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成充电桩超过3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3.6万个,个人充电桩28.6万个。目前,重庆在建或建成的超级充电站约500个,超级充电桩约800个,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为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台阶。能源汽车产业。
超级充电站密集布局的同时,重庆便捷充电的“网络”也已织成。在重庆数字充电平台上,接入充电桩数量、充电电量等数据实时跳动。负责该平台建设的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松表示,该平台正在加快接入重庆市公共充电桩,新能源车主可快速充电通过智能搜索附近;此外,该平台还可以实现全城充电。换电设施数字化管理,实现充放电负荷“看得见、可测、可控”,保障过充设备平稳高效运行。
成为另一个蓝海市场
近年来,在政策和补贴的推动下,充电桩建设明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齐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从101亿元增长至431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51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517亿元。 2024年10月,今年全国共出台充换电政策约300项。在此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充电桩行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华为通过超快集成、双极电力池、光储充一体化等创新技术,让电网放心分配,让用户放心采购,让城市治理更高效、更安全。”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业务总裁刘大伟介绍,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华为已完成5万个超快充电桩的部署,匹配充电电压在200V范围内的所有车型。至1000V,真正做到“进来就充电,出去就充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充换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寻求摆脱“充电”的同质化竞争,向“存储”、“存储”等综合服务中寻求效益。网络”。
“电动汽车早上插电,晚上开走。虚拟电厂自动计算,在负电价时期快速充电,在电价高峰时释放。这样,不仅可以免费充电但汽车与网络的互动也可以用来盈利,为企业解决利润和效率问题。”万邦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丹伟表示。
近年来,继车企入局,成为换电市场主力军后,宁德时代、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也纷纷布局换电市场,投资建设大量换电站和“电池库”。
蔚来换电站负责人表示,其换电技术不断突破,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不仅支持多种车型,还实现了智能预约、自动停车等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换电站可以预测用户需求,优化电池调度,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及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60%的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
故障率居高不下,损害用户体验,大幅增加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负担。未来的充电模块不仅需要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效比,还需要具有智能传感、自诊断、远程监控和自适应调节能力。
国内最早引入智能模块概念的星源博瑞创始人、总经理茹永刚表示,星源博瑞实现了寿命预测、环境检测、异常预测、故障预警等智能功能的融合。的模块产品。进入。 “未来,我们也希望与更多的系统厂商和运营商共同发展,共同推动模块产品在智能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实现充电基础设施的绿色、智能、健康发展。”
“充电桩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偏远地区、老旧小区、热门旅游线路等充电需求集中的地区,充电桩数量和分布仍不足。充电技术标准和兼容性问题“也亟待解决。”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元明表示,政府部门应加快充电桩技术的迭代升级和标准化进程,确保充电桩技术的快速发展。那个充电桩此外,我国还需要建立充电桩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引导数字化人才向新能源产业转移,为数字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能源产业转型。(工人报记者 李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