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布 8 项金融行业标准,涉及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等领域
具体来说,《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及代码》标准是对已发布标准《上市公司分类及代码》的修订。此次标准修订与最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接,规定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级别和行业分类原则,明确了行业分类编码规则,制定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构和代码表。公司。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上市公司行业信息统计、评价、分析、指数编制等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分类依据,帮助资本市场参与者更加便捷地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构建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提供信息依据。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本市场。坚实的基础。
金融行业标准《区域股权市场跨链技术规范》规定了托管链与本地业务链跨链对接的应用环境,以及业务数据存储、业务数据对象编码、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跨链对接过程中的头部和数据体。格式定义、数据对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要求,为证券期货行业机构提供了一套托管链与本地业务链跨链对接的实用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引导行业机构在区域股权市场建设本地业务链系统或服务运营,推动托管链与本地业务链跨链对接的有效实施。
《区域股权市场跨链数据规范》金融行业标准明确了托管链与本地业务链跨链对接的数据规范,提供了实体、账户、产品、转账报告、登记、资金结算、信函等信息披露、金融、监管等9类数据对象的定义及详细数据规范格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区域股权市场跨链数据规范,提高本地企业链跨链报送数据的质量。
《区域性股权市场跨链认证安全规范》金融行业标准规定了跨链对接过程中涉及的密码算法、业务数据、本地业务链、本地业务系统、跨链机制、跨链等。监管链和本地商业链。通道传输和跨链数据的安全要求,为证券期货行业机构的托管链与本地业务链的跨链对接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防范跨链安全风险,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
《区域股权市场区块链通用基础设施通信指南》金融行业标准基于“托管链-本地业务链”的两层结构,规定了通用金融基础设施与区域股权市场现有系统之间的通信指南。明确了用户注册协议、资产注册协议、资金映射协议、资产映射协议、转账管理协议、结算管理协议等六类通信协议涉及的系统、主要数据对象、业务场景和操作说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监管链-本地业务链”双层区块链架构对现有业务系统的支撑作用,促进现有业务系统的改造和对接。
金融行业标准《证券期货行业信息技术架构管理指引》规范了证券期货行业信息技术架构管理的制定原则、构成结构、管理机制、更新机制。适用于行业组织对信息技术架构的总体规划和管理。设计运营、系统建设及更新升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降低信息技术架构管理的安全风险和成本,规范行业架构管理流程,有效提升行业整体信息技术架构管理水平。
《证券期货行业数据标准属性框架》金融行业标准建立了一套适合证券期货行业数据标准的属性描述体系。它定义了基础数据标准和指标数据标准相应的属性结构和内容,明确规定了业务、技术、管理等各种属性的填写要求和约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统一证券期货行业数据属性的定义和描述,提高行业数据治理水平,促进证券期货行业机构间数据共享具有积极意义。
金融行业标准《证券基金运营机构运维自动化能力成熟度规范》规定了证券基金运营机构运维自动化能力的框架和等级划分、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和要求、安全与风险管理、工具和平台建设、组织管理、流程管理等能力成熟度评估的具体要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证券基金运营机构运维自动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帮助证券基金运营机构提升运维自动化能力和建设水平。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信息化、数字化,重点抓好基础标准、技术管理、金融科技标准制定,推动总体标准制定基础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夯实科技监管基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