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无矿产资源却崛起,循环经济成就创新百强县
创造这些经济奇迹的是安徽省最小的县界首。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位于安徽西北部,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无矿产资源,曾是省级贫困县。 2022年、2023年连续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县(市)”,多领域跻身循环经济“国家队”,荣获近20项国家级荣誉。
世界领袖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循环经济打造“金山银山”,守护绿水青山
“师父,您是哪里人?”
“我是河南周口人……”
“我是山东青岛人……”
“我是江苏宿迁人……”
站在界首天鹰科技园,半个小时之内,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名卡车司机就将回收的废旧电池卸下来。
天影科技园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界首市最具代表性的循环经济园区,拥有全产业链,可实现“旧电池引进,新电池走出去”。
界首每年回收废旧电池、废铝、废塑料超过400万吨。拥有99万吨再生铅和1亿多只再生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全国每五个动力电池中就有一个是“界首制造”。 。
2023年,界首地区GDP增长7.3%,其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产值350亿元。界首市市长刘永春说:“我们7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都来自循环经济。”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队”品牌铸就界首a 中国循环经济高地。
目前,界首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78件,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
“废弃电池、矿泉水瓶等产生的重金属、塑料等物质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可能需要付出数倍的代价才能消除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伟说。
“界首地下没有矿,但地上布满了地雷,我们在垃圾堆顶上建了一座‘金银山’,保护了绿水青山。”当地一位干部说。
在界首,各类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分布在城市南北。同时,各类植物园、景观公园、湿地公园等绿地也相互毗邻。
在界首梁湾国家湿地公园,候鸟在橙绿间休憩,孩子们在蓝天白云下嬉戏……这里的景象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缩影。
“街道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废品堆放场,界首的城市建设与江浙很多干净精致的小镇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很多来界首考察的客商对当地的第一印象。
小城镇为何涌现产业新势力
界首小镇怎么能做到这一点?
界首缺土地,无矿山。为了生计,不少当地人外出当“货郎”,一批“布衣大王”应运而生。民营企业家朱桂贤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70年代末,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收集废电池,骑行了一百多英里。 “回家后,我们架起了炉子,用收集来的电池冶炼铅,然后卖掉。”75岁的朱桂贤回忆道。
界首曾有数千名从事废品回收的“垃圾大王”,他们成为循环经济的先行者。
到了90年代中期,家庭炼铅小作坊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政府决心整治地方小散问题,因势利导,采取关、停、兼并、转让、搬迁等方式,初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摆脱高污染、老旧分散的形象,界首再生铅锂、再生塑料、再生铜铝三大综合利用产业逐渐规模化,吸引了南都、天能、骆驼、雅迪。下游产业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纷纷落户,逐步形成完整的回收产业链。
从“捡来”到“制造”再到“引进来”,界首实现了从“破烂王”到新型工业大军的“转变”。
市场的活力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在行业内率先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共同主持,推动创新机制体制改革; “诚”吸引高素质人才,当地政府提出“不求全,但求用;问在哪里,但求永远来”。灵活的用工理念,让人才来去自如,也能“真金白银”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创新引导基金,提供创新研发支持。企业金融服务等举措提供持续动能……
在界首市企业服务中心,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16家单位入驻。 “对于很多项目来说,每个人都会在桌子上放一份简单的饭菜,边吃边聊。”曹伟表示,服务中心实行轮流就餐,保证公司不超时。
打开界首市的招商宣传册,当地中专毕业生数量、工业园区公交车站人流量、甚至地下水可开采量等信息都一一列出。 “这样的服务令人印象深刻。”一位外国商人说道。
与此同时,界首历届决策者也认识到,只有放弃,才能获得。
一年多前,有央企找到界首,有意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但经过市委、市政府多次讨论,最终选择放弃。
“这个项目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现实。”界首市委书记齐昌说,“界首的现状是‘硬着头皮不转移话题,干了一届又一届’的结果。”
描绘高质量发展蓝图
依靠循环经济实现蝶变,行业领头羊正在描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布局产业新赛道,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在界首,南都、天能等企业抓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提前布局锂电池和储能业务,从新公司的设立到技术人员的储备。
安徽南都华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每天生产锂电池约7万块。通过与南都旗下从事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子公司华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协作。 。
转变生产模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企业发展赋能。
在界首,“智能化转型向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当地企业正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建设智能工厂。
在安徽天柱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几个工人就可以通过智能大屏和智能控制系统管理庞大的生产线。主机设备数控化率100%,单位产量提高30%,订单交货率提高5%,吨纱综合能耗降低25%。天竺纺织凭借智能车间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案例。
目前,界首14个产业链160多家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多种产业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动力。
在界首,循环经济与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正在形成共识。
界首天鸿新材料有限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其研发的干法单拉锂电池隔膜打破了进口依赖,进入比亚迪等行业领先动力电池企业供应链;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由传统纺织企业转型为功能性新材料企业。其产品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亮相北京冬奥会。
截至今年上半年,界首市共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工业企业5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 2023年,行业实现产值189.3亿元。
在这个最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小镇上,一幅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