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二维码
联系我们
APP二维码
返回

从学术讲座到学术酒吧:北京的文化新潮流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4-10-15 16:11:09  

作者 卢少伟 谢龙飞

“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到康德的批判哲学,再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过去几个世纪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划时代思想的不断涌现。当思想被编纂为数据时,历史就被表述为功能,不断涌现的模式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名为“宇宙客厅”的酒吧里,李小凯饶有兴趣地说道。

一杯鸡尾酒、一首舒缓的音乐、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演讲者在台上的酣畅淋漓的演讲、听众随时提出的问题、柔和灯光下的热烈讨论……这样的学术讲座堪称社交媒体 该酒吧是一个“学术酒吧”。

在北京,高校集中的海淀五道口、时尚的朝阳798艺术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东城隆福寺商圈,“学术酒吧”纷纷涌现。讲座涵盖历史、哲学、艺术和现代性。在技​​术等许多学科中,受众大多是通过社交媒体招募的。

“希望通过讲座结识更多对该学科感兴趣的朋友,通过深入交流获得更多启发。”李晓凯,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那天演讲的标题是他的研究课题之一——《量化的思想史》。

这是李小凯首次尝试“酒吧讲座”,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能容纳约40人的酒吧,座无虚席。有人来“尝试新事物”,有人对讲座内容感兴趣,有人偶然相识。

杜先生,29岁,自称是一名“喜欢思考的程序员”。他平时对哲学、宇宙等话题很感兴趣,所以那天他花了两个小时来到这里。酒吧里随处可见的书籍、墙上贴着的大学讲座预告、随意排列的座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沉浸在精彩的讲座内容和轻松热烈的交流氛围中。他坦言,“效果非常好”。嗯,这次旅行不虚此行。”

“带着轻松感学习”也是张亦飞非常认同的学习方法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的年轻教师,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授课时,他将自己定位为知识和观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希望学生主动与他交流思想,而不是紧张地被动接受知识。

在张一飞看来,“学术吧是一种很好的社交和学习形式,吸引了各行各业的观众。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多样的讨论,不同的观点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除了北京,“学术酒吧”也在其他城市悄然兴起,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美团数据显示,10月以来,“学术吧”搜索量较9月同期增长142%。 20岁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搜索量的一半以上。在上海、北京、西安、深圳、广州等地的搜索热度位居前列。在年轻用户聚集的“小红书”上,“学术吧”的笔记就有6000多条,热度正在迅速上升。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也有人提出质疑,比如“在一个以娱乐为主的酒吧里进行学术讨论会不会淡化其严肃性?” “观众能理解高深的专业知识吗?” “学术只是商家招揽生意的幌子吗??”等等。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郎劲松认为,知识的大众化传播既需要高质量的内容供给,也需要多元化传播方式的探索。思想的交流和分享不局限于参与者、场景和空间。 “破圈”的关键在于能否启发智慧、提升社会认知。

“酒吧讲座很大程度上是当代年轻人为了更好地平衡学习和休闲的积极探索,为专业讨论、加强交流提供了新场景,也体现了他们新的社会理念。但‘酒吧讲座’的内容是否是纯粹的个人解读,还是系统化、常态化的学术讨论,仍需仔细筛选,同时,也要警惕学术成为商业推广的噱头。”郎劲松说。 (超过)

分类: 股市
责任编辑: 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