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数据解析
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建筑业建筑能耗总量将达到24.2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4.8%。碳排放总量达51.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48.3%。
从细分领域看,建筑业建筑能耗12.3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8%;建筑运营能耗11.9亿吨标准煤,占比22.0%。碳排放方面,建筑业建筑碳排放量为28.2亿吨CO2,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量的26.6%;建筑运营碳排放量为23.1亿吨CO2,占比21.7%。 2022年,全国建筑及住宅建设碳排放总量为41.5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39.1%。
“报告显示,建筑和房屋建设碳排放总量增速放缓。2022年建筑和房屋建设碳排放总量为41.5亿吨CO2。总量仍在增长,但增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表明建筑业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工作重点已进入库存优化与增量控制并重的发展阶段。碳排放量来自2022年,建筑运营碳排放量为23.1亿吨CO2,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21.7%,其中公共建筑是最大来源,约占4%。建筑运营碳排放总量,节能减碳潜力巨大。”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吴敬山在发布会上表示。
报告指出,新建建筑含有大量碳排放。 2022年全国新建建筑隐含碳排放总量为13.86亿吨CO2,其中城市住宅建筑贡献最大,特别是其对建筑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节能减碳的贡献。此外,建筑运营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北方严寒寒冷地区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排放量较高,优化能源结构尤为重要。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加强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减少城市建设和运营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减少城乡建设碳排放,还将促进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例如,欧洲一些国家通过推广被动式建筑、零能耗建筑等新型建筑形式,实现了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大幅降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发展正在快速推进。一些城市通过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绿色建筑产业链,有效减少建筑运营中的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应用。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