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菜市升级成年轻人探寻年味新去处,功能多元吸引游客
中新网记者 何少卿
“过年去菜市场不是中国人的浪漫,我也可以在菜市场逛上一整天!”蛇年春节将至,26岁的马来西亚游客于婷在成都青羊社区拎着手撕烤兔和辣春卷。市场内的战旗包子店外,用摄像头记录下包子出笼的瞬间。
玉亭旁边的屋檐上挂着香肠和腊肉。各家店铺外,豌豆尖、青椒、柚子等时令蔬果堆积如山。肥肠、烤鸭、烤脆锅盔、羊肉汤的香气交织在一起。
无论是购买年菜、年货,还是探索城市年味,菜市场正成为年轻人过年的新去处。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已有万余条与“菜市场过年”相关的笔记。美团、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搜索“菜市场”的用户中,70%以上是20岁至35岁的年轻人。
于婷说,过年期间她计划去两个菜市场“打卡”,并参考小红书做了详细的攻略。 “最能体验当地风情的就是菜市场。我很好奇中国人过年在家吃什么。”雨婷说,成都的菜市场和她想象中的略有不同。拥挤却干净整洁,摊主们都充满了“求胜欲”——只取脆嫩的豌豆尖和生菜叶。南瓜的切法有四五种。放苹果的时候,他们都面向一个方向。
“这两年菜市场进行了装修升级,街道变得更宽了,已经成为‘网红’菜市场了。”胖哥蒸菜店的店员周秀兰在给顾客打包蒸菜时感叹道。酸菜红烧肉、甜红烧五花肉,新年好运。今年春节她和店员都不会休息。他们每天都会蒸菜,忙得不亦乐乎。
成都青羊社区综合市场并不是唯一一个“升级”焕然一新的市场。近年来,国内不少菜市场经过改造,功能更加多元化,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人们可以在杭州西湖附近的文二菜市场喝“蔬菜咖啡”,在上海“菜场书店”享受舒适的阅读时光,在天水菜市场看飘逸的袖子,听热情洋溢的秦腔。 ...
许多菜市场在设计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成都北东街农贸市场就靠近巴金故居。市场墙壁上挂满了小说《家》、《春》、《秋》中的“金句”,吸引文艺青年前来打卡。蛇年春节到来之前,很多人菜市场推出“春节限定”模式,用灯笼、福字、中国结、节奏明快的贺年音乐装扮自己。
“谁说菜市场不能提供情感价值?与摊主讨价还价,看到各种水果蔬菜,让我感觉很治愈。”四川大学学生张云打算自己做饭,向父母“一展身手”。张云说,他买了腊猪头、辣香肠、“童年回忆”花篮糕、绿红丝包八宝饭。有甜的,也有辣的。年轻人主持的春节餐桌“不落俗套”。 ”。
“菜市场打破了传统印记,转变为人们可以获得情感价值和社会支持的场所,值得经营主体和参与者探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毅表示,在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同时,以简单真实的方式构建业态、产品和体验的结合。 ,平实又有趣的方式,让菜市场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并不是“昙花一现”,年年的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 (超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