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行业迎来新机遇:粤万年青推出医疗综合体,固生堂等企业加速布局
除了花叶万年青,中医诊所行业的领头羊固生堂也开始在潮汕地区选址。健民集团(600976.SH)、九芝堂(000989.SZ)、ST木药(600671.SH)等多家中药企业的企业所在地也开始开设中医诊所。与广东长荣的医疗综合体项目模式不同,他们的模式基本是“药房+医疗中心”。
对于中医门诊行业的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医医疗服务赛道玩家众多,行业较为分散。未来还有很大的融合发展空间。中成药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让其在品牌推广方面具有优势,但药企和中医诊所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是有较大差异,两者的理念和制度要分开才能做好。
又一家药企大力投资市场
近日,彩联新闻记者探访了广东长荣新开业的国际医疗港项目。与其他药企独立的中医诊所不同,该项目位于广东汕头市龙湖区华银国际大厦裙楼一至六层。是以中医诊所、中医馆为核心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
该医疗港项目入驻多种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药房、中国茶饮料、中医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综合睡眠诊所、整形美容、综合健康诊所、妇幼保健中心等。托儿所。
广东长荣公司相关人士告诉美联社记者,该项目旨在打造粤东首个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的医疗综合体,满足大手术之外的家庭医疗健康需求。至此,公司已实现在医疗行业从上游药材到下游市场终端的完整布局。
据悉,除了整形美容、中式茶饮外,综合体内的其他医疗机构大多由广东长荣全资或控股。其中,中华医学中心和中华药房在医疗港项目中占据核心地位,均由广东长荣全资拥有。中医中心是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药房涵盖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等多种品类。
广东万年青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中华医学中心已与40余位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潮州医学智库专家林丽珠、李兰正等知名教授。一些医生拥有自己的流量,这将有助于中华医学中心尽快加快发展。实现盈利。 “未来中华医学中心等项目有望在盈利后推广,后期可能会在粤东深耕。”
广东长荣并未透露这个国际医疗港项目的具体投资金额,但该项目整体规模较大。近两年,广东长荣围绕该项目先后设立了两家子公司,总注册资本达6000万元。同时,两家子公司各子公司下辖3家子公司。这意味着该项目经营压力较大,需力争短期内实现盈亏平衡。
中药企业为何频频“犯错”?
近两年,资本集中布局中医诊所行业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中医诊所企业的成功上市,加大了资本对中医诊所行业的关注度,并可能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企业在中医诊所的布局。
固生堂是利用资本力量对中医线下诊疗进行“圈地”的典型代表。公开信息显示,固生堂门诊已从一线城市拓展至长沙、徐州、郑州等二三线城市。同时,其门诊也逐步进入江苏常熟、昆山等高收入县级城市。截至目前,公司旗下分支机构已从上市时的41家增至77家,覆盖中国和新加坡20个城市。
除固生堂外,文治中医上周也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或将成为第二家中医诊所上市公司。招股书显示,文治中医目前拥有8家诊所,中医医疗服务收入将从2022年的5040万元增至2023年的1.67亿元,业务增长显着。
上市公司方面,健民集团近两年在武汉三镇开设了多家业凯泰医疗诊所。九芝堂还在长沙开设了多家中医诊所。 ST木药在杭州开设了三神台中医诊所。而光裕源(60 0771.SH)近两年也在多地开设了“药店+医疗诊所”综合店。京东健康(06618.HK)去年10月也在北京亦庄开设了“止业堂”京东健康中医诊所。店铺。
红日药业(300026.SZ)旗下尚益名嘉在该领域发展迅速。据公司官网介绍,目前在全国拥有20多家连锁直营店和100多家特许中医诊所,形成了“线上中医互联网医院+线下连锁”协同发展的资源体。中医诊所”。
医诊行业创始人王中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中药配方颗粒集中采购较早启动的背景下,中国中药旗下红日药业、天江药业、广东一方国药(0570.HK)等配方颗粒公司都在建设自己的中医诊所。一方面,他们正在打造线下品牌实体;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探索建立自营渠道的可能性。
国内老字号中成药龙头品牌同仁堂(600085.SH)也较早进入中医诊所行业。公司在华谊网表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商业拥有门店1116家,其中682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 。同仁堂公司董事长邸树兵曾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强自营商业店的网络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实体店可以利用中药企业的品牌优势,实现药企与医疗诊所合作的双赢局面,但药企与中药诊所的经营管理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是很不一样的。王中华表示,在中医诊所行业能够打造品牌、规模的药企,就是那些将中医诊所的经营理念、体系与药企分开,用药企的思路去销售的药企。建设中医诊所。其中大多数都没有做得很好。
行业碎片化,整合空间很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健康意识的增强、家庭财富的增加,中国内地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医疗支出持续增长。中医诊疗连锁产业的赛道“坡长雪厚”已成为众多资本的共识。
数据显示,2023年后中药店数量将大幅增加。中康科技中药行业大数据中心首席专家贾海滨表示,中药诊所这两年发展迅速。 2023年,一年内新增中医诊所1.2万个,每天新开中医诊所近30个。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增加。业内普遍预计,2024年新增中医诊所数量将继续快速增长。
对于中医门诊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王中华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三年的疫情过后,中医门诊行业发展缓慢。近两年来,发展速度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其中,也不乏资本看好中药产业进入这一行业。市场上也有综合西医诊所改造成中医诊所的案例,也有美容行业改造成中医诊所的案例。在资金支持下,一些中医诊所发展迅速。
第一上海研究报告显示,从中医机构竞争格局来看,目前中医医疗服务赛道玩家众多,规模不一,分布极其分散。行业龙头固生堂目前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0.6%,占全国民营中药市场的1.9%。行业碎片化,未来整合发展空间很大。
文治中医IPO招股书材料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以中医医疗机构营收计算)将达到9606亿元,预计将达到1713.4元2028年将达到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3%。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诊所行业也需要患者资本。
王中华告诉财联社记者,资本进入医疗中心行业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500-800平方米的中型医疗中心实现盈亏平衡的平均时间为1.5至2年,可能需要四年才能收回初始投资。五年了。对于像固生堂这样走流量医生模式的医疗诊所来说,他们可能会获得流量,但流量和盈利的一致性也与他们与医生的合作方式、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