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二维码
联系我们
APP二维码
返回

中国科学家卢琦荣获地球卫士科学与创新奖,助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01-18 11:21:29  

“‘地球卫士’不是一个人的荣誉。这个荣誉属于一群人和几代人。我很幸运能够成为这项事业的一部分。”路琪说道。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土地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58%。 40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荒漠化防治成就。据统计,我国53%的可控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500万亩,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之路。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在不断延伸、拓展。这就是我国的“三北”工程。针对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区生态治理的卡点、堵点、难点,中国林科院组建科技攻坚组,下沉一线,攻坚克难。承包土地,全力推进十大空堆区域综合治理示范。区等15个科技高地建成实施。组建了全国首支荒漠化防治机械化作业服务队,研发了“光伏+荒漠化防治”林光草光互补的“141”模式和木纤维复合板沙障新模式。

“荒漠化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模式研究”是中国林科院在荒漠化防治研究领域获得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和奖项。 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首次揭示了我国沙漠万年尺度的形成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四个典型区域的荒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示范面积超过26.67万公顷,潜在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

“樟子松固沙林科学管理关键技术”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连续十多年综合定位研究的创新成果。该技术揭示了樟子松林稳“节水+控水+周转+早期间伐”的自我维持机制,技术成果综合应用示范面积达10.8万公顷。

…………

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荒漠化治理工作的准确性,为我国实现大规模荒漠化快速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2015年,联合国发布了2030年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零增长是这17个目标之一。 2016年,我国发布“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联合行动倡议,中国林科院成立“一带一路”生态互联互利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推动荒漠化防治“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合作,共同防治荒漠化。治理土地退化,促进绿色发展。 2017年,中国首次作为东道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功举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在全球荒漠化治理中,如何开展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将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推向世界,造福世界?

以陆奇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长期投身科技荒漠化治理工作,为落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服务。它们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果,也帮助我国与国际标准接轨,履行国际义务,向世界推动荒漠化进程。防控“中国经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在防治荒漠化实践中总结了100多项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技术,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推广应用,成为对全球绿化和沙漠化贡献最大的国家。国际社会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模型。

中国治沙、荒漠化防治科技成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指出,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明确表示,世界荒漠化防治取决于中国。中国荒漠化防治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目前,陆奇作为召集人正在牵头编写《中国沙漠志》,该书将系统总结中国沙漠科学研究60多年来的海量沙漠研究成果,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科学数据平台。为社会完整、共享提供科学依据,为荒漠化防治、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本报记者姚雅琪、通讯员王诗涵)

分类: 股市
责任编辑: 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