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旅游安全提醒:泼水成冰乐趣背后的烫伤风险与预防措施
【温馨提示】
这个冬天,很多去东北旅游的游客都想体验一下“泼水成冰”的乐趣:手捧一盆热水,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在冷空气的作用下,水很快就会融化。变成冰。冰晶或冰雾。
资料显示,“泼水结冰”现象主要是基于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原理。当热水倒入空气中时,它会很快蒸发。在此过程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
“但‘泼水制冰’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就会造成头、脸、手、脚等处烧伤。”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常委、黑龙江省立医院烧伤科及创面修复科主任刘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果变成冰的热水泼在人体上,会造成深度二度烧伤,严重时会造成深度三度烧伤。”
记者了解到,近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各大医院烧伤科已收治多名因“泼水成冰”受伤的游客。
那么,怎样才能让“泼水成冰”更安全呢?刘锐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选择合适的温度。一般来说,温度需要在-30摄氏度以下,最好能达到-40摄氏度。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水蒸气能迅速凝结成冰晶,形成壮观的冰花。即使温度不够低,借助强风,也能迅速带走水中的热量,“泼水结冰”。
其次,避免使用有盖的容器,尽可能减少溅水量,容器内装水量不超过2/3。
再次,泼水时,伸直双臂,然后用力向上抛。同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帽子、围巾等,最好穿防水服装,包括防水手套、防水外套。
最后,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时间。最好在气温较低、光线好的清晨进行操作,并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或障碍物。
不小心被热水烫伤了怎么办?
刘锐表示,一旦被烧伤,人们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5至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缓解疼痛。如果伤口粘在衣服上,请用剪刀剪断衣服。若出现水泡,切勿弄破或涂抹牙膏、酱油等,并及时就医。
(科技日报记者朱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