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供暖需求攀升:如何应对季节性用能高峰确保温暖过冬
冬季保暖,能量有保障
正值腊月,又一轮低温天气即将来临。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已经进入采暖季。在南方地区,随着气温下降,对采暖能源的需求也在上升。面对季节性能源消费高峰,煤炭、天然气、电力供应如何保障?能否保证人们温暖过冬?
煤炭供需“三高一降”
隆冬时节,到处寒风凛冽,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国家能源驻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却是一片火热景象。矿井内,工作平台上车水马龙,重型卡车有序穿梭,电铲挥舞着巨臂,数百台采矿主设备轰鸣声不绝于耳。
“今年降雨频繁,对整体生产影响较大。四季度以来,黑岱沟露天煤矿科学组织生产,细化煤炭开采进度,努力提高煤炭产量。”国家能源驻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值班主任刘浩田介绍说。为确保能源供应稳定连续性,今年,黑岱沟露天煤矿配备132辆重型卡车作为运力骨干,创造性地采用“扩大内排”、“内排”等作业方式。煤岩交替开采,提高煤炭生产效率。截至12月8日,筑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全年生产商品煤5839.6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94.19%。
煤炭发挥着保暖保供的“压舱石”作用。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煤炭稳产保供,有序发展先进产能,加快储备煤矿建设,增强供应能力和灵活性。近期,全国统一电厂已储存煤炭2亿多吨,使用时间超过30天。冬峰发电煤炭供应充足。
煤炭供应保障取决于数量和价格。上述国家能源局负责人表示,从煤炭供需形势看,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供需呈现“三高一降”的特点。 “三高”是指国内煤炭产量稳定增长、进口大幅增加、库存水平较高; “一降”是指价格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并稳步回落,为冬季高峰保暖和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产量的增加,运输能力如何跟上?
新硕铁路大准线龙王渠集结站,机车轰鸣,武进滚滚。只见空荡荡的吊船有条不紊地通过装料仓。 “嗖”的一声,煤炭准确地“涌”进了车厢。商检人员对车辆底部进行检查,并目送车辆驶出。整个手术时间不到45分钟。 “我们车站平均每天收发列车150列左右。这趟‘煤龙’有108节车厢,载煤8640吨,目的地是山西大同东站。”车站值班员杨耀成说。今年以来,新硕铁路积极做好车煤衔接、空重衔接等工作,力争快速装车运输,保障能源大动脉安全稳定畅通。
从全国范围来看,2024年暖季动力煤运输能力将得到优化提升。 10月1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货运列车运行图。地图调整后,货运产品进一步优化,货运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动力煤运输方面,随着散货直达班列大幅增加,动力煤直达班列明显增加,煤炭运输时效性得到有效增强。铁路部门将充分发挥大秦、浩吉、瓦日等重载铁路作用,增加重载铁路列车开行数量。吉通铁路、偃师铁路等线路增开普货班列63列,增强货运主通道运力,精心组织冬季电力、煤炭运输,为煤炭供应提供支撑。
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
每年暖季是天然气使用的高峰期。尤其是在国内“煤改气”领域,保证天然气供应更为重要。
今年全国天然气供应情况如何?记者了解到,能源企业正在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各环节,增强冬季保供信心。
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储增产。
在大巴山深处的四川达州,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普光采气管理区工作人员正忙着为普光3021-6H新井开车做准备。作为“川气东送”工程主要供气源之一,普光气田自10月以来加快产能建设和新井投产。平均建井周期较去年缩短20天,2024年将有14口新井投产。目前普光气田日商业供气量已达1780万立方米,同比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长11.1%,为完成今冬明春长江流域天然气保供任务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多方正在筹集资金,提高供给能力。
11月22日,一艘来自卡塔尔的满载9万吨LNG运输船靠泊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作为华北地区天然气调峰和供应保障的重要枢纽,10月以来,该站已累计气化外输天然气8.7亿立方米,可满足2900万户家庭60天用气需求。据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采暖季,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了长榭LNG发运班期。在稳定资源供应的基础上,在采暖季前积极采购LNG现货资源和液化内外物资。天然气接收站储罐库存升至较高水平。其中,天津、青岛等自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储罐库存可达80%以上。
管网布局不断优化,输气能力不断增强。
12月2日,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俄东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份,全长5111公里。全线建成后,“北气南输”将直达上海,并与东北管网、陕京管网、西气东输管网以及沿海多个LNG接收站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增强了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紧急调峰支持能力。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增加国产气、进口管道气、进口液化天然气、储气库气产量等多种措施,今年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00%。超过1亿立方米。目前,全国地下储气库已“满员过冬”,沿海LNG接收站储罐库存保持较高水平,储气调峰能力充足,有望更好满足国内需求。
清洁能源“大显身手”
目前,能源行业正在不断探索清洁供暖方式。不仅“煤改电”、“煤改气”有序推进,核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保暖保供方面也“大显身手”。
在胶东半岛,全国最大的核能供热项目——国家电投核能供热项目“暖芯一号”正式启动供热,为山东省海阳市、乳山市提供热源。国家电投公司负责人介绍,“暖芯一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能零碳供热技术。投运五年来,供热能力从31.5兆瓦增加到1134兆瓦,供热规模从7000万平方米增加到约1300万平方米。整个采暖季,“暖芯一号”预计将产生460万吉焦清洁热能,节省原煤消耗4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万吨。
在河北雄县,尽管室外气温严寒,新城社区崔文秀家中的气温却高达20多摄氏度。她的家由地热能供暖,这是一种隐藏在地下的清洁能源。入冬以来,中国石化启动地热供暖,1000余座换热站投入运行,可为天津、山西、陕西等11个省份110万余居民提供清洁热量。今年采暖季,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同比增长16%,可节省原煤消耗40万吨。
保暖保供,还要保证电力“生命线”畅通。
目前,电力行业正在加紧电力巡检,确保各类电力“稳定稳定”输送到千家万户。在山西,国网山西电力圆满完成穿越运城中条山微气象区的500kV风电一线、二线等6条线路防冰改造任务。此次改造共安装铁塔169座,新建线路56公里,安装“观冰灵”29套。 “改造后,线的破断力提高了1.5倍,抗冰能力提高了2至4倍,可承受高达40毫米的冰当量,相当于成年人前臂的厚度。”项目负责人魏飞说道。
在江苏,12月以来,全省供热等能源需求增加,最大用电负荷达到近1.12亿千瓦。据介绍,江苏电网输电线路主要分布在相对空旷的农村田野和空旷地区。一旦遇到严寒、冻雨等恶劣天气条件,导体在侧向风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覆冰不均匀、“跳舞”现象。 “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在线路上安装相间间隔杆。”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设备部专职输运巡检专家白仓说。为确保冬季用电高峰期稳定供电,国网江苏省电力加紧安装防舞隔离杆。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徐州、苏州、宿迁等地区的546条线路上累计安装防跳距杆2.3万根。提供额外的装置以防止各种冬季线路事故。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综合审视各方面情况,预计今冬明春采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但同时,极端天气、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等风险也不容忽视。”李超表示,全力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用电,保障高峰时段、极端天气等重点情况用电。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人民群众过暖冬。 (记者廖瑞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