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二维码
联系我们
APP二维码
返回

2024年中国稀土市场分析:价格波动、供需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4-12-29 07:23:17  

“原材料方面,2024年国内稀土开采指标增速将回归合理区间,全年开采总量指标同比仅增长5.88%;进口矿石和美国金属矿石量持续萎缩,且缅甸采矿格局尚未明朗,进口受到极大阻碍。整体进口趋势较往年也有所收窄。需求方面,今年整体需求较往年仍在增长,体现在毛坯产量同比增长,但处于中高端。随着应用领域市场饱和度增加,整体增速放缓,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阶段。今年全年价格走势低位窄幅震荡,整体价格走势与去年高低价差相比已趋闭合。从紧,走势较为稳定,预计后市主流价格涨幅继续收窄。”上海钢联稀有贵金属事业部稀土分析师李聪明对美联社记者表示。

在李崇明看来,2025年稀土价格走势可能会好于今年的市场。从下游需求来看,中高端领域订单仍有一定增长,但增速预计略有放缓。

富宝资讯稀土分析师魏凯利告诉记者,与2023年相比,今年稀土市场相对稳定,氧化镨、氧化钕整体价格徘徊在40万-45万元/吨左右。展望后市,魏凯利预计,2025年稀土市场将延续今年的弱势、平稳、震荡行情,上涨或下跌空间不大。

“根据我们赣州调研,陇南稀土企业预计明年二季度恢复正常生产。从需求来看,明年新能源领域需求预计将继续增长,机器人在另一个新兴方向。”魏凯利表示,从往年发布的稀土指标来看,增长已成为常态。加之下游需求表现良好,预计明年稀土指标继续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据“SMM稀土”公众号12月26日消息,随着缅甸水果已运抵国内,预计缅甸矿进口也将在月底或下月初进入国内,这将导致供给增加。

亏损之中,稀土行业整合步伐加快

从业绩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各大稀土巨头中,仅有厦门钨业(600549.SH)实现净利润正增长,但公司营收却出现两位数下滑。

稀土业务板块中,厦钨前三季度稀土业务收入32.03亿元,同比下降18.25%,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原稀土矿产值下降影响。土冶炼及分离业务本期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61.92%。

同期,北方稀土和盛和资源的利润双双下滑。前者净利润下降70%,后者净利润下降40%。主要原因是稀土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导致毛利下降;中国稀土、广盛有色、包钢股份分别亏损2.03亿元、2.76亿元、5.16亿元,营收分别下降45.03%、43.85%、6.94%。可见,稀土巨头前三季度亏损比例达到50%。

记者注意到,2024年北方稀土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收入超过43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43亿元。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总营收、利润分别为215.6亿元、10.04亿元。以此计算,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总额仅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50.24%和23.35%。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华北地区稀土产品产销量再创新高。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2.95%,稀土金属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9.46%,稀土金属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9.46%。稀土功能材料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1.35%。

遭受损失的3家公司中,包钢股份垄断了白云鄂博矿的稀土精矿资源,并将其出售给其唯一的客户北方稀土。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亏损5.16亿元,其中三季度净利润亏损6.25亿元。要知道,公司上半年依然盈利1.08亿元。

对此,包钢股份解释称,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呈现供给旺、需求弱、价格低、成本高的局面。三季度,钢材市场价格下跌。钢材价格降幅高于原材料价格降幅,盈利水平下降。

除了钢铁业务低迷之外,稀土价格的下跌也对包钢的业绩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23年,公司预计稀土精矿销售额为132.8亿元,最终实际销售额为91.09亿元。 2024年,包钢股份预计稀土精矿销售额为106.1亿元,但根据公告,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稀土精矿营收仅为54.02亿元。

无独有偶,受稀土产品价格下跌影响,中国稀土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国稀土和广盛有色前三季度也因减值准备增加而陷入亏损。 2024年1月,广盛有色公告,中国稀土集团将无偿受让广东稀土产业集团持有的公司38.45%股份;转让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至此,国内“一南一北,南重北轻”的稀土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此外,中国稀土集团与福建稀土集团的合作也在进行中。业内普遍认为,厦门钨业纳入中国稀土集团或将提上日程。

稀土供求关系_稀土供应紧张_

供给侧约束开始显现成效

众所周知,国内稀土生产和分离均受到指标控制和调节。因此,工信部、自然资源部每年发布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备受市场关注。与2023年相比,2024年各批次稀土指标将恢复正常。但由于缺乏第三批稀土指标的支撑,今年全年稀土指标增速有所收窄。

总体来看,2024年前两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7万吨、2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16%、5.88%。相比之下,2023年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增速分别为21.4%和20.7%。

从稀土总开采量指标分类来看,2024年离子型总开采量指标为19150吨,与往年一致;岩矿总开采量指标250850吨,同比增长6.36%。 2020年至2023年,轻稀土开采指标同比增速分别为7.09%、23.17%、28.22%和23.6%。不难发现,这是2020年以来,轻稀土开采指标增速首次跌破7%。

银河证券8月25日在研报中表示,假设年内第三批稀土配额不释放,今年国内稀土矿供应量将增长6%。据其预测,2024年全球稀土供应增速为5%,而全球氧化镨、氧化钕需求增速为9%,高于稀土供应增速。因此,稀土供需格局有望改善,稀土价格有望探底反弹。

除了稀土指标增速放缓外,稀土行业供给端集中度也在提升。今年6月2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稀土管理条例》,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我国稀土行业迎来首部专门立法规定。

《条例》共32条,涵盖稀土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产业发展、全产业链监管等多个方面。条例明确规定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稀土资源。国家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同时,《条例》要求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控制,优化动态管理。

11月12日,中国稀土发布的投资者调查纪要显示,随着《稀土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以及供需格局的改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有望回归到相对较高水平。合理范围。

国泰君安证券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余家义认为,随着国内稀土指标从供应强劲释放周期转向供应约束模式,海外计划增量较大但实际增量缓慢,供给侧制约开始显现成效。 “新能源汽车、风电需求持续增长,工业电机设备更新需求有效拉升2025-2026年需求曲线,或将接替新能源成为需求增长的重要来源稀土;再加上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拓展,2025年可能会再次开启稀土磁性材料大增长的一年。”

分类: 股市
责任编辑: 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