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产合并谈判正式开启,三菱或加入形成新汽车集团
据称,两人将共同投资设立控股公司,双方将合并成为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此外,日产合作伙伴三菱汽车也在考虑加入该集团。
事实上,此次合作已经酝酿已久。今年3月,日产与本田宣布就联合采购、联合开发动力平台、通用零部件等电动汽车业务展开合作。他们计划通过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升电动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到包括三菱汽车。
公开信息显示,2023财年,本田全球销量约为398万辆,日产汽车销量约为337万辆,三菱汽车销量为78万辆。
这意味着,如果三菱汽车加入本次合并,三大车企组建的新集团年销量合计将超过800万辆,成为继日本丰田集团和德国大众集团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同时,这也将成为自2021年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PSA集团合并组建Stellantis集团以来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合并案。
作为日本第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为何走到了一起?业内主流观点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来自外部竞争压力。在汽车市场智能电动化浪潮下,美国汽车公司特斯拉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对传统汽车巨头构成挑战。仍以燃油车为主的日本车企,市场份额持续受到挤压。
以中国市场为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分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份额市场逐年下滑。今年前11个月,其市场份额已被压缩至13.7%。
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经营压力。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本田净利润仅约1000亿日元(约合6.56亿美元),同比下滑超60%,再次下调业绩指导。
日产的处境更加困难。其2024财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3%,营业利润同比下降90.2%,净利润同比下降93.5%年。日产此前还宣布计划将全球产能削减20%,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
外界指出,这迫使本田和日产“携手取暖”,以确保自己在汽车市场上仍具有竞争力。
除了短期的市场表现外,长期的战略选择也更为关键。业内认为,在新能源转型的趋势下,整个日本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技术路线选择、市场规划和产业链布局方面进展缓慢。
然而,产业布局并非一蹴而就。日本车企一方面需要应对销量和利润的下滑,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大电动化转型的投入。这也促使日本车企进一步联合起来。
有分析指出,如果两方顺利合并,日本汽车业将整合为两大阵营,从而在全球市场上与其他车企积极竞争。
不过,外界也有声音认为,本田与日产的合并并不能真正解决自身的困境。日产前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此前接受采访时指出,本田和日产的业务高度相似,两家公司很难找到协同效应,合并无法带来显着的互补优势。两方的合并是“孤注一掷的举动,而不是务实的交易”。
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也直言,本田和日产都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自身技术升级,而不是简单地大规模合作来降低制造成本。 (超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