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达退债再次违约:公司经营困难,现金紧缺,转债市场信用风险加剧
近日,已进入全国股权转让交易系统的宏达偿债公告称,公司经营困难,现金短缺。其流动性不足以覆盖宏达当前偿还债务的利息支付金额。宏达应于12月16日偿还债务,债务第五年利息无法按时支付。
今年6月,宏达债偿还公告称,公司因流动性不足而无法偿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近年来发生违约的可转债包括苏特债退、蓝盾债退、岭南转债、宏大债退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可转债的信用风险本质上源于标的股票资质较弱。随着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一些资质较弱的可转债的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实际表现形式和处理结果也趋于多元化。
宏达偿还债务再次宣告违约
宏达还债公告称,因债务巨额逾期,部分银行账户及资产被法院冻结/扣押并扣除银行存款,公司经营困难,现金短缺,流动性不足以偿还宏达的还款。该债务本期付息金额系宏达应于2024年12月16日偿还债务第五年利息未能按时支付所致。
公司表示,鉴于公司未能按期支付宏达债务偿还第五年利息,债券持有人可通过相关司法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由于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出现重大违约,公司将根据《宏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择机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
宏达债退市前简称“宏达转债”。 2019年12月挂牌发行,发行规模24.27亿元,发行期限6年。采用年付息方式,到期返还本金和利息。最后一年付息,第一年至第六年票面利率分别为0.4%、0.6%、1.0%、1.8%、3.0%和5.0%。
2024年12月16日,公司应支付宏达债务偿还第五年利息,但公司公告称,公司未能筹集资金支付利息,无法按期支付该债券利息。
宏达退市前的简称为“宏达兴业”。公司主要从事聚氯乙烯(PVC)、烧碱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它是一家私营企业。
2019年12月,宏达实业集团债券发生违约。随后,宏达实业有限公司也面临资金压力加大、流动性储备不足等问题,生产经营状况恶化。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07%。 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42.04%,净亏损8.2亿元。
2022年12月,宏达实业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2023年2月获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2024年3月,宏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可转债退市并按面值从深圳证券交易所退市并转至新三板交易。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2024年9月25日披露的案件信息,安徽汇龙惠达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徽汇龙”)已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广东省人民法院(简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公司提起破产申请。根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安徽汇龙针对宏达兴业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
公司公告称,2024年10月24日,公司收到广州中院邮寄发送的申请人授权书及上诉函。安徽汇隆不服广州市中院的判决,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尚未收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受理通知书,公司存在被法院受理破产重整或破产清算的风险。
多只可转债违约
今年以来,可转债信用风险从预期转为现实,可转债首次出现重大违约。违约的可转债包括苏特债、蓝盾债、岭南转债、宏达债等。
可转债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因无法偿还本息而导致的债务偿还风险、标的股票退市风险和重组风险。由于历史上大多数可转债都会以股权转换的形式退出,很少有无法偿还本息的情况,因此可转债的信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退市风险上。
联合信用认为,新“国九条”出台以来,监管环境和退市要求更加严格。退市新规收紧了财务指标、交易指标、规范操作、重大违规等强制退市标准,对主力股票的标准更加严格。业绩不佳、信用资质较弱的可转债主体将受到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规范退市新情况,加剧了可转债面临的强制退市风险,信用风险上升。
大多数可转债违约是由于公司或关联主体因自身因素导致管理不善,导致财务恶化和各项经营指标下降所致。这进而导致公司偿债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标的股票和可转债退市。
民生证券表示,投资者可关注信用评级公司出具的互换关注函、问询函、关注事项等关键信息。一方面,多数企业营收、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均出现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利润下降或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计提的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较大。另一方面,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也是监管重点关注的问题。这种情况在控股股东质押比例高、“存贷高”的公司中很常见。这也符合上市公司“其他风险提示”等相关情况,或能起到更好的观察和引导作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