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新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出台,中国半导体出口持续增长
上周,外媒报道称拜登政府将出台新的管控措施,还提到新措施将涉及200家中国芯片企业。截至上周,外媒称美国政府推翻了原计划,将制裁名单削减了一半。
最终方案涉及136家中资企业和4家中资企业海外子公司。管制范围也比较集中,主要针对先进人工智能所使用的芯片,管制对象主要是此类芯片的制造设备企业。
与此同时,另一个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
今年1-10月,我国半导体出口额达9311.7亿元,增长21.4%。月均出口额约930亿元人民币。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每年第四季度仍然是中国半导体出口的旺季。
按照这一趋势,到今年11月,中国芯片出口量将突破万亿。
也就是说,过去5年美国的制裁并没有阻止中国芯片产业继续发展壮大。
谭师傅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美国政府几乎每年都会“修补”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尽管这些政策看起来很激进,但制裁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
这是为什么呢?
谭大师系统梳理了美国政府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过程。其行动始于美国对华为实施出口管制。
2020年,美国多次出台政策,要求台积电等芯片厂商对华为“断供”。今年共有100多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封锁10纳米及以下芯片及相关技术。 、设备等流入中国。
谭祝了解到,当时很多业内人士确实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中国企业还没有经历过如此高强度的制裁。
也可以看出,美国制裁初期范围较大,针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诸多环节。
拜登政府上台后,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出口管理条例》中首次引入对中国先进芯片及相关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对先进计算芯片及搭载先进计算的设备进行系统管理筹码。出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配套软件、半导体专用制造设备。
此次,美国以先进计算芯片和超级计算机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先进制造能力的打压。
这项政策出台后,美国政府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格局已基本成型——毕竟能制裁的都已经制裁了。
此后美国的更新政策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框架下“打补丁”的。
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新文件修改2022年规则,主要更新了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规定,并增加了进一步阻止英伟达等制造商规避美国制裁的规定。出口管理条例规定的“专供中国”的产品。
曹云
中国芯片公司前员工
回顾美国政府的这几轮制裁,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政策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2020年美国制裁的方向比较宽泛,没有明显的目标方向。但去年以来,美国政府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方向逐渐明确——走向人工智能。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之前的制裁受到摩尔定律的约束——当今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已经进入2nm甚至1nm以下的范围。当芯片元件尺寸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时,就意味着芯片按照摩尔定律进行产业升级的终点已经确定。如果假以时日,中国迟早会迎头赶上。
但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这样的规则并不适用。
对于这类芯片来说,其性能受芯片物理尺寸的影响并不大,而是需要芯片架构、芯片制造、连接带宽、算法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美国公司仍然拥有大幅领先,并以比原来摩尔定律更快的速度继续迭代。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美国在芯片最尖端领域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力度,希望通过锁定尖端发展空间来打压中国整个芯片产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想法能够发挥作用有一个前提:全球芯片市场必须对这些最先进的芯片有需求。
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汽车市场半导体需求将增长15%。相比之下,手机等通讯设备市场将减少1.8%,个人电脑将减少7.1% %。
要知道,过去1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手机和个人电脑市场。这些终端需要可移植性,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工艺为王”的发展逻辑。
现在,半导体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日益向汽车和工业领域倾斜。
近两年,不少中国芯片企业在北京、广州等地的车展上设有独立展位。
汽车芯片和工业级芯片对便携性的要求要小得多。在先进工艺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5nm到7nm。相比之下,手机、个人电脑等行业已经将重点放在2nm到3nm上。工艺难度要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对于汽车芯片和工业级芯片来说,最重要的是稳定性。正因为如此,目前,汽车芯片80%的需求在于成熟的工艺。
苏东军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是先进工艺芯片利润率高,但产量和良率较低。稳定的利润大部分在于成熟的流程。所有高科技行业都遵循的规律是,只有稳定的利润才能持续创新。
也就是说,在全球芯片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顶尖技术固然重要,但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谁掌握了成熟工艺芯片的技术和市场,谁就更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到成熟的流程,这就是中国所擅长的。
所以,目前的结果是,“捏”的方式或许能在一定时间内捏一点,但无法系统性地遏制中国芯片的线性发展。在成熟制造工艺的支持下,中国可以继续向“最后一公里”迈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成熟制造能力的提升也与美国的制裁密切相关。
陈静
技术与战略学会副会长
过去五年,美国的制裁也让中国完成了对其芯片产业链的彻底调查。中国最大的进步是构建了芯片全产业链的框架。在芯片设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等各个方面,中国企业总体上距离世界最先进还有一定距离,但都处于一定水平。
这些变化积累到今天,已经取得了成果:一开始我们提到今年中国芯片出口将突破万亿。
同时,随着我国芯片全产业链建设逐步完善,在应对人工智能芯片管控方面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如果中国自己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也将拥有更好的产业链基础。
陈静
技术与战略学会副会长
从产业链来看,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逻辑与过去的CPU芯片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芯片架构、芯片制造、连接带宽、算法优化等方面取得进展。对于人工智能芯片来说,当前产业链的主要难点是先进封装。从技术角度来看,它并不像光刻机那么困难。
正是面对这种新形势,美国的心态在这六个月里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美国智库为代表的美国战略界关注到“中国芯片企业在打压中成长,而美国企业却失去了竞争力”的现象。
近期,美国多家领先芯片公司纷纷表达了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愿望:
英伟达直接回应管控措施,并表示仍计划维持在中国的业务。
面对美国日益严格的监管措施,英特尔表示将继续寻求将所有英特尔产品出口到中国。
苹果CEO在出席中国连锁博览会时表示,苹果与中国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好。
这些言论有一个共同特点:“反对”美国政府的态度空前强烈。这也是因为这些芯片企业在面对全球芯片市场新形势时,已经慢慢抛弃了过去“工艺为王”的发展逻辑。
以英特尔为例。
自从美国政府开始关注芯片产业以来,英特尔一直走在前列。
最初,英特尔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软”立场。
随着美国政府加大制裁力度,英特尔的“独木桥”越来越难走。现在,英特尔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仅今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就亏损了166亿美元,这是英特尔56年来最大的季度亏损。与此同时,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业务正面临拆分。
据相关披露,由于这些原因,英特尔CEO两天前宣布辞职。
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基辛格(中)表示,如果美国出口管制过于严格,中国必须生产自己的芯片。
英特尔是受全球芯片市场影响的公司的一个例子。英特尔的优势主要基于其制造工艺。随着全球芯片市场兴趣的变化,英特尔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与大多数芯片公司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政府的持续打压,中国在成熟的制造工艺上逐渐培育出自己的独立产业。生产线——过去10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英特尔失去了这个原本可以弥补部分损失的重要市场。
在美国,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
除了这些厂商之外,占据产业链关键位置、专攻某一环节的美国芯片企业,对于美国持续收紧管控的反对态度也越来越坚决。
这些产业链的变化进一步说明,美国分裂产业链、从上到下封锁中国的策略是无效的。
在最新的制裁中,芯片产业链中专门从事芯片制造设备的企业纷纷挺身而出。
据相关披露,美国三大芯片制造设备公司:泛林研究公司、科LA公司和应用材料公司在过去几个月多次尝试阻止美国政府出台此次制裁。
今年下半年,这三家公司的股价均出现大幅下跌,跌幅在25%至35%之间。
中国是这三家公司最大的市场,占其营收的40%以上。但如果失去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将损失40%以上的利润。
美国负责对华出口管制的部门——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内部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此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出口管理助理部长西娅·肯德勒做出判断,美国真正垄断某项技术的情况很少,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不可能永远处于领先地位,单边出口管制也无法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目标。相反,单边出口管制最有可能给美国带来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不公平竞争环境”是指美国企业退出的市场更有可能很快被其他国家的企业填补,而不是因为美国退出而导致这些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现实亦是如此。过去一年,中国其他国家芯片制造设备企业营收不降反增。
美国用5年的制裁证明,全球贸易趋势可能会暂时受到管控措施的影响,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方向。
中国芯片将始终坚持自我发展,走向万亿级更远的地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