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出炉,浙江4家保税区跻身A类
与以往相比,今年《考试大纲》发生了较大调整:量化指标中,反映规模效率的指标总体权重由50个降低至30个,而“单位面积保税业务进出口额”而“保税企业进出口值增长”、“单位面积海关税金”等反映发展质量和产出效益的7个指标,总体权重从20项提高到35项;定性指标中,不仅扩大了“区内企业创新奖”和“区内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加分规则,还提高了“创新发展状况”的加分上限从16分增至58分,鼓励综合保税区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开展创新探索,吸引高新技术项目集中发展。
“接力棒”的转变释放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强烈信号,也为“小而美”的综合保税区脱颖而出创造了更多机遇。如何适应新方向,用好综合保护区平台,激发新动能?杭州、宁波将共同书写“浙江答案”。
吸收先进生产要素
提高发展质量,首先在于提高各种生产要素质量,提高配置效率。
近日,海天智盛金属成型设备有限公司推出3600吨镁合金注射成型机,协助客户小批量成功试制相关产品。这是公司在超大型镁合金注射成型领域开发应用的又一成果。总经理乐晓东表示:“目前,5000吨级设备的研发已取得突破,6000吨级设备的开发也已提上日程。”
海天金属是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引进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自2021年生产基地开业以来,营业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已成长为国内超大型压铸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
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近年来,宁波保税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工业化为动力,大力吸引和培育优质产业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金瑞宏的推动下,宁波中集、比亚迪半导体等一批制造企业取得了创新突破。今年前10个月,两保税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31.3亿元,同比增长12.1%。
对外贸易新业态也加速发展。杭州海沧科技有限公司在保税仓库设立直播间,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跨境电商产品的仓储、分拣、包装全流程,优化消费体验。 “‘保税仓+直播’模式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成本优势,今年,采用该模式的企业交易规模已超过5亿元。”该公司首席营销官陆海波表示。
在杭州综合保税区,海沧科技也不例外。随着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打造,2023年,全区将完成跨境电商进口12.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2%;跨境出口14.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
更多“保税+”业务蓬勃发展,带动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在位于宁波保税区的宁波永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批从新加坡运来的液晶显示器已经修复完毕,将运回原地。不远处,新入驻的宁波赛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已完成厂房装修,预计年底将开始承接汽车变速箱产品保税维修业务。今年前10个月,宁波保税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完成保税维修业务收入约3870万元。
提升全链条通关效率
在宁波富力物流有限公司跨境保税仓库内,72台AGV搬运机器人和4辆四向穿梭车来回运输,高效精准地进行上架、拣货。 “这是我们新建的智能仓库,包装能力可以提高30%左右。”李孙总经理表示,为避免货物出库拥堵,宁波保税区海关试点该公司“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小包出口”“区域嵌入监管”模式仅需0.2秒级实现管控包裹精准分拣,非管控包裹在无人检测的情况下放行。
得益于监管部门的支持,富力物流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今年前10个月,共完成跨境订单发货1550万单,同比增长51%;实现销售额38.58亿元,同比增长52%。 %。
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要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优势,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 2023年,浙江出台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对优化口岸通关服务、联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等事项进行了具体部署。
目前,改善货物通关和物流效率的创新监管措施正在整个进出口链条上推出。
去年,宁波海关在梅山综合保税区首创“先查验、后发运”的出口入库前监管模式——企业大宗货物入库即可向海关申报,然后包装发运报检、清关手续完成后。运输。 “与过去‘先拼箱、后验货’相比,现在我们的货物可以当天验货、当天发货,清关时间从原来的2~3天缩短到1天,仓储物流成本也降低了。节省了 35% 以上。”宁波雅吉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峰表示,这适应了跨境电商出口订单小批量、碎片化的特点。今年前8个月,宁波海关通过出口前置仓监管模式,跨境电商出口累计验放达26.24亿元。
监管创新还延伸到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退货。 2023年9月,杭州将正式试点跨海关退运制度。 “新模式下,企业可以利用杭州综合保税区的仓库,集中处理从全国综合保税区运来的退货货物,无需再以同样的方式退回,这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让消费者可以完成“退货流程和退款流程更快。”杭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朱政说。
截至2024年9月,杭州综合保税区累计查验放行跨关区退运货物11.34万件,货值3322.72万元。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该案例入选《我国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案例精选》。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眉山综合保税区内,中信港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专用堆场内,一批批新能源汽车有序驶入集装箱,等待出口海外。今年前三季度,该区集装箱出口新能源汽车13571辆,同比增长95.21%,超过去年出口总量。
整车出口是眉山综合保税区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之一。 “以前我们主要服务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出口,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得到全球认可,我们逐渐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配套设施。”梅山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还创新推出新能源汽车预检、上门查验等服务,提高整车出口效率。
在绩效评价中,强调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质量,本质上是打造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贸易便捷高效的新型建设发展平台。 “目前综合保税区之间还存在产业同质化问题,产业配套有待完善。”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协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卢静建议,应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和功能定位。平台联动,如围绕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等功能定位,结合当地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特点,一区一区政策引导,错峰发展,打造优质产业集群。
只有坚持特色、差异化发展,才能展现出最大的动力。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学院教授张海波认为,在这方面,宁波各综合保税区已经做出了尝试:宁波自贸区在大宗商品贸易、跨境贸易等方面优势明显。边境电商等领域;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前身为宁波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制造业;梅山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储、港口物流等产业表现突出。
张海波表示,杭州、宁波综合保税区在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方面表现突出。未来,要以保税贸易突破、保税产业升级、保税服务拓展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贸易、物流、金融等相关资源。 ,共同打造开放发展新引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