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打卡网红博主现象:真实与真诚的考验
真诚和真实是永远无法扭转局面的基础。
如今,打造网红人物的风潮已经烧到了联合国。据报道,近期,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少在联合国总部打卡的网红博主。贴出的帖子中,有的在联合国总部空荡荡的会议厅里拍照,有的对着麦克风发表演讲。文案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今天是去联合国开会的日子”。分享的话题大致相同,包括“青少年成长、国际气候变化、儿童和妇女问题”等。
平日出现在新闻中的联合国,成了这些博主可以随意出入的地方。在社交平台上,一些网红博主拥有如此高大上的精英形象,瞬间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羡慕。此外,这些博主大多是年轻人。凭借巨大的认同感反差,这些博主获得了不少关注。
不过,据媒体报道,仔细对比可以发现,这些联合国打卡的内容似乎都来自同一条流水线:同样的打卡点、同样的文案、同样的视频风格,甚至剪辑的节奏很相似。博主所说的“会议”,其实是联合国总部提供的公共游览服务。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公众正常参观联合国及相关记录并无任何不妥之处。毕竟,据报道,这些探访服务和所谓参加“内部演讲”等很多都是联合国本身开展的正常商业活动。对此无需评论。
那么为什么一些网红涌入“访问联合国”赛道会受到批评呢?主要是因为流水线上塑造的虚假精英形象引起了公众的厌恶。这些网红博主利用信息空白误导公众,打造虚假精英人物来吸引流量。
此类网红往往会与相应的MCN机构签约。同时,他们利用这种个性吸引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后,往往以此为基础来接收广告,开展线下商业活动。有些人甚至利用这个在粉丝群体中举办“音乐会”。因此,公众批评的并不是实际上访问联合国,而是利用信息差距制造虚假人物并牟取利益。
近年来,随着网红数量的增多,一些博主想要“出名”,就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吸睛点和流量密码。此时,聚焦联合国、打造精英人物已成为一条“新赛道”。与以往高调炫富等操作方式不同,这一类人物的创造方式更加巧妙,也更加隐晦。然而,无论操作方法多么巧妙,其本质无非是利用了一定的信息差距和公众的贪婪心理。
但这样的操作显然很容易被推翻。社交账号要想继续受欢迎,就必须不断发布内容,而基于虚假的精英人物就像空气中漂浮的泡沫,迟早会破灭。试想,当人们发现看似光鲜亮丽的精英形象实际上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时,自然会引起反弹。
目前,随着赛道逐渐变得更加拥挤,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被披露,很多公众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羡慕、羞耻,到如今的嘲笑、怀疑,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真诚和真实,才是永远不会倾覆的信心。
□苏诗意(媒体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