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暖冬现象对羽绒服行业的影响及波司登中期业绩发布会
11月以来,全国普遍进入暖冬模式。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5.5℃,比常年同期偏高2.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完成羽绒服品类目标任务的最关键阶段,今年气温总体不如去年友好,11月份的实际表现与预算目标仍有差距,但这种差距是可控的。 ” 11月29日,“羽绒服第一股”波司登召开2024/2025财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波司登集团高级副总裁、波司登事业部总经理芮劲松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异常暖冬,给行业带来了明显的寒潮。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羽绒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起实施的羽绒制品新国标推高了生产成本。原材料的激增和需求的收缩,对产业链尤其是下游环节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近期媒体频频曝光的劣质羽绒服塞丝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乱象,更是将羽绒服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多重因素的共振,羽绒服行业正在经历近年来最为波动、复杂的寒冬。
羽绒服、羽绒服,混价
“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羽绒的价格一直在上涨,达到了今年夏天的最高点。”下金网运营总监吴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市场上的羽绒主要有四种类型:白鸭绒、灰鸭绒、白鹅绒、灰鹅绒。前两种是鸭绒,后两种是鹅绒。同等含绒量下,鹅绒比鸭绒贵,白绒比灰绒好。羽绒金网监测数据显示,按照羽绒服含绒量90%的新国标,从去年1月初到今年11月底,白鸭绒、白鹅绒的价格都有所上涨。分别由约350元/公斤和700元/公斤上涨。约500元/公斤和约1100元/公斤,涨幅分别约为100%和近60%。
含绒量90%白鸭绒近两年价格走势
含绒量90%白鹅绒近两年价格走势
羽绒价格的上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养殖业近年来进入生猪周期低谷。猪肉价格低位,猪肉消费量增加导致鸭鹅需求减少。 “鸭毛和鹅毛都是鸭子和鹅的副产品,它们的屠宰量下降了,鸭毛和鹅毛的供应量自然也减少了。”羽绒羽毛生产供应商五岳羽绒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前几年猪肉价格高位时,鸭鹅毛供应量比较大,羽绒价格也相对较高。低的。
“不过,此轮价格走势并不等同于过去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具有独特的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重因素。”国内鸭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华英农业董事长徐水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去年入冬较早,年底发生了几起重大降温事件。时机恰逢“双11”销售节点。羽绒服销量大幅增长,羽绒服销售情况良好,羽绒需求增加,导致今年羽绒供应量进一步减少。
“此外,服装新国标、床上用品新国标的实施,导致羽绒厂减少羽绒产量,同等原毛量生产成本增加,也推高了售价。”徐水军说道。据了解,GB/T 14272-2021《羽绒服》是专门针对羽绒服制定的国家标准,将于2022年正式实施。新国标将“羽绒含量”改为“羽绒含量”。羽绒含量包括羽绒和绒(绒的废料),而绒含量去除绒只计算绒的比例。较高的“含金量”也推高了羽绒的成本。
不过,与飞涨的羽绒价格相比,今年冬季羽绒服的批发价格却呈下降趋势。全国最大的羽绒服批发市场平湖中国服装城发布的“平湖羽绒服指数”显示,羽绒服批发价格指数从10月初的130.54下跌至11月中旬的122.58,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
“服装行业对天气因素的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羽绒服,主要依靠冬季销售。尤其是在“双11”节点,寒冷天气和不寒冷天气的销量相差很大,有时甚至是冬季销量的两倍。不同之处。”吴宇说道。此外,去年羽绒服销量的猛增也导致了今年销量的一定下滑。 《2024年羽绒服调查》数据显示,在“今年为什么不买羽绒服?”的问题中,72.56%的消费者选择了“近两年买过”,是得票率最高的选项。
成本上涨、需求疲软,让羽绒服生产商和销售商“腹背受敌”,利润受到挤压。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高于常年。受暖冬天气影响,业内人士普遍对羽绒服后续销量和价格走势持保留态度。
产业链上下游情况不同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有的欢欣鼓舞,有的忧心忡忡。
据记者采访了解,中国羽绒服的“风向标”平湖中国服装城,往年从10月份开始就进入订货旺季,但今年却相对冷清。平湖中国服装城运营总监陈杰指出,今年采购商人均采购量较往年明显减少,订单规模也趋于保守。吴宇还告诉记者,今年“双11”期间,除了个别品牌状况较好外,行业整体销售数据较为惨淡。 “虽然电商平台公布的数据看上去不错,但考虑到电商服装品类的退货率较高,实际销量会大打折扣。”吴宇说道。
作为上游企业,华英农业的业务涉及食品、羽绒两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羽绒制品销售实现营业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87.35%。在羽绒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华英农业羽绒业务取得了历史最好的经营业绩。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4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04.86%。公司表示,收入增长变化是由于报告期内羽绒和冻鸭业务增加所致。
吴宇告诉记者,羽绒服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先发性。企业通常在年初开始采购原材料,并需要在六、七月份完成服装打版和交货生产。面对价格下行的波动,下游企业普遍注重库存管理。波司登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库存同比增长53.36%至59.39亿元,其中原材料库存同比增长73%至20.81亿元。 “2023年下半年,我们看到鹅绒等原材料价格将大幅上涨,已提前备货。”波司登CEO梅冬表示。
不过,由于今年“双11”羽绒服市场需求疲软,近期羽绒价格也开始下跌。羽绒金网数据显示,10月初至11月底,按照新国标羽绒服含绒量90%标准,白鸭绒、白鹅绒分别从544元/公斤下跌至1191元/公斤。分别为488元/公斤和1084元/公斤。 ,跌幅均在10%左右。 “从整体情况来看,短期内价格大概率会呈现下降趋势。”徐水军说道。
“目前羽绒价格的下跌对羽绒制品工厂影响不大,因为双11前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备货。但羽绒生产加工工厂如果还有较多的原料库存,就会面临亏损。”吴越羽绒公司负责人表示,他的一些同事损失了数十万元,有的甚至损失了数百万元。
领先品牌和中小厂商是有区别的。
近期,多地频频报道低价羽绒服内充真丝、制假售假的情况。业内人士认为,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小厂商在原材料价格高企、利润承压的环境下,进行价格博弈的结果。
徐水军告诉记者,下游企业对降价的变化比较敏感。大型知名品牌企业对价格波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品牌价值来消化部分成本压力。他们还将与供应商协商更新价格。合理的采购价格和合作模式。 “一些中小企业受价格影响较大,有的会选择减少采购,或者寻找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材料。”徐水军说道。
近年来,每年冬天,关于羽绒服价格高的讨论时常发生。很多消费者质疑,为什么羽绒服成本只有几百元,有的羽绒服价格却能达到上千元。以市场上一款填充90%白鹅绒、含绒量200g左右的羽绒服为例。按目前价格计算,首付成本约为220元。方正证券研报指出,羽绒服的生产成本包括羽绒、面料、辅料、人工等部分,其中羽绒占45%。以此计算,前述羽绒服的总生产成本近500元。但在商场里,这样的一件羽绒服很容易就能卖到几千元,有的奢侈品牌甚至可以卖到上万元。
对此,陈杰分析,千元以下的羽绒服基本按照生产成本定价,而千元以上的羽绒服品牌溢价较高。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专注于平价羽绒服的中小厂家提价空间有限。专注于中高端产品的品牌由于溢价较高,受到的影响较小。以波司登为例,2024/2025财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虽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但仍达到49.9%。同时,芮劲松透露,今年“双11”波司登羽绒服的单价为1740元,高于去年“双11”单价不足1500元的价格。
数据显示,今年天猫“双11”期间,千元以上羽绒服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波司登、高凡、丫丫、雪中飞等羽绒服领军品牌销售额突破亿元,其中波司登销售额突破10亿元,可见引发了消费者对顶级羽绒服品牌的推崇。 “这说明羽绒制品市场正在向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质量有保证、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徐水军说道。同时,近期频频报道的劣质羽绒事件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消费者对中小厂家的信任度,推动羽绒行业向领先品牌集中。
头部品牌强大的同时,内部也被分成了两条平行的主线。一方面,高科技、高品质的高端羽绒服不断崛起,国产品牌不断向高端定位迈进;另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性价比,优质平价品牌增长更加迅速。这从波司登的业务布局就可以看出。在高端化方向上,今年10月,波司登战略投资加拿大国际知名奢华羽绒服品牌Moose Knuckles;性价比方面,2024/2025财年上半年,波司登飞雪品牌面向大众市场的营收增速达到47.1%。这高于波司登品牌19.4%的增速。
按照传统,羽绒服的旺季是从11月到次年1月。 “我相信冬天一定会到来。”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芮劲松表示,虽然11月单月业绩不及预期,但由于创新品类的优异表现以及销售渠道的不断优化,波司登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龙头品牌信心十足,但可以预见的是,“暖冬寒流”下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行业洗牌,很多中小厂商可能无法熬过这个冬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