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十二部门联合发文:5G规模化应用扬帆,2027年底全面实现
5G大规模应用“起航”
11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发布关于印发5G大规模应用“启航”运营升级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
《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形成“能力普惠、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应用。
5G规模赋能成效显着。 5G个人用户渗透率超过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过75%,5G新消费、新体验不断丰富。打造一批工厂、医院、景区等重点行业5G应用领军人物,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过1亿,大中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到45%。
5G产业供给不断丰富。参与5G-A国际标准不断深入,5G国内行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5G融合应用标准已超过150项。 5G融合应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5G与数字技术融合不断深化,芯片模组、行业终端、虚拟专网、通用能力平台等关键环节供给能力不断升级,创造更多1000余款创新行业终端模块产品。
5G网络能力显着增强。 5G覆盖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每万人拥有38个5G基站。 5G网络驻留率超过85%,全面支持IPv6技术。推动5G网络向5G-A按需升级演进,实现5G-A超宽带功能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规模覆盖。建设7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带动5000个边缘计算节点建设,打造“联觉与智能”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新基地。
5G应用生态正在加速繁荣。推动一批5G应用规模发展城市建设,培育200家5G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50个特色5G应用创新载体。打造5项以上重点领域5G应用安全标杆,构建与5G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梯度成长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全球开放合作生态日益完善。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人表示,未来,通过加快完善和拓展新消费、生产经营、公共服务三大类,持续推动“应用升级”,实现多方位、深度赋能;通过升级核心产业,融合技术、应用产业、标准体系、应用安全等5大产业关键环节提供能量。场景服务能力显着提升;通过汇聚地方政府、企业、平台等主体共同创新,持续推动“生态升级”,切实加强多层次协同创新。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方案》将加强对5G大规模应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地方各部门加大投入,优化发展环境,为5G技术广泛应用铺平道路。该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的保护。同时,《规划》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5G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5G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中国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量约5.6万亿元(即5G商用将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电信服务和信息产业的产出)服务业),间接带动经济总量。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测算,2023年5G经济将对GDP增长贡献7.7%。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