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县政府大院对外开放,办公秩序未受影响,居民习以为常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
因为可以“随意进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政府大院走红。 11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舒城县政府大院发现,无论是大院工作人员还是周边居民,早已习惯了“随便进”。
不仅可以随意进入县政府大院,居民还可以在大院内的政府食堂就餐。不仅是小区的居民在食堂吃饭,周边的居民和送货小哥也是食堂的常客。
专家认为,政府大院对外开放本身就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高墙倒塌,人心更加紧密。
居民习惯“随便进”
18日上午10点左右,吉木新闻记者来到舒城县政府看到,大门敞开,没有人上前询问居民、工作人员、车辆是否进出。小区内的道路上,除了几个居民外,就只有环卫工人了。
一名出租车司机表示,他随意进出政府大院的情况并不罕见。他经常接送客人进出,通常没有人阻止他。
记者看到,大院内有多栋办公楼,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在一栋5层楼内。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建筑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距今已有40年左右的历史。进入大楼,记者发现装修简单,没有电梯。
在这栋5层楼房的后面,有一座古老的3层白色建筑。据一些居民介绍,这是最古老的县政府大楼,建于1958年左右。现在这座大楼已经非常老旧了,没人在里面工作,而且正在维修。在所有办公楼中,最新的一栋是建于1995年的人大、政协办公楼。
县政府大院不仅有办公楼,大院的东西两侧还有不少平房,住着不少人。朱先生今年76岁,曾任舒城县政府副县长,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在该大院工作。他介绍,几十年前,除了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在大院办公外,还有其他各种单位在大楼东西两侧的平房里办公。后来,这些单位都搬出了县政府大院。目前,居住在该大院的不少老居民已经搬出,整个大院可能还有近百户人家居住。
舒城县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大院内工作人员约有350人,他们早已习惯了大院内“随意进出”的情况。
机关食堂内外部使用一价
不仅可以在大院内随意进出、停车,周边居民还可以在机关食堂就餐。 18日中午,吉木新闻记者来到舒城县政府大院内的机关食堂发现,这里供应早餐、午餐和晚餐。来吃饭的除了大院里的工作人员之外,还有附近的快递小哥和陪着的妈妈们。在食堂吃饭。
政府食堂位于政府大院西侧的一排平房内,门上挂着“政府食堂”的牌子。中午12点,集目新闻记者在食堂看到,该食堂以快餐为主。桌子上已经坐满了,很多人把饭盒打包带走了。菜品价格分为2元、4元、7元、10元四个档次。素菜最便宜,红烧肉等荤菜10元。一碗米饭1元,番茄鸡蛋汤免费。记者点了豆子、茄子和青菜、三种新鲜蔬菜、红烧肉。三道菜加一碗米饭一共22元。
政府食堂也供应早餐。价格标签显示:馒头0.5元一个,茶叶蛋1元一个……
食堂经理曹女士表示,2016年,他们通过招投标进入县政府大院经营机关食堂,提供早餐、午餐和晚餐。早上大概有100人来吃早餐,中午有200人来吃晚餐,晚上来的人较少。除了大院的工作人员外,外来的居民也可以前来就餐,而且菜品的价格是一样的。
快递小哥王先生是该机构食堂的常客。他说,他负责给周边地区送快递。他听同事说,公司食堂也是对外开放的,所以他每周都要在那里吃好几顿饭,每顿午餐的费用约为15元。他来到机关食堂吃饭,主要是因为那里很卫生。
魏女士还带着7岁的儿子在食堂吃饭。为了保证儿子的营养,她点了几道荤菜。她告诉积木新闻记者,她家就住在附近。由于当天她没有吃午饭,所以她就带着孩子们去机关食堂吃饭。在这里吃饭最重要的是干净。
曹经理说,虽然他们是县政府食堂,但来吃饭的都是他们的客人。
工作人员并未感到打扰
“政府大院应该允许人们随意进入,否则怎么能算是人民政府呢?”朱先生说,自从他来到县政府大院上班以来,大院一直处于“随意出入”的状态,与18日情况相同。基本上,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像他们这样的老居民都已经习惯了。
如果有人随意出入,岂不扰乱办公秩序吗?对此,一名今年8月份才来大院上班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她刚来,但已经习惯了随意进出,并不担心办公秩序被扰乱。或有隐私问题。
舒城县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大院工作多年,从未感到受到干扰。另外,办公楼一层还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当有人来办事时,工作人员会引导他们到相关业务部门。
在挂着县委办公室牌子的办公楼里,记者看到这里的大门也敞开着,一楼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工作。
县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大院正在进行增设停车位等改造。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大院开放未影响正常工作。今后仍会保持开放,欢迎大家有序参观。
据媒体分析,全国多地党政机构也对外开放。 2019年起,扬州向游客开放市政府西院和4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今年5月,安徽石台县政府大院在竣工近60年后全面向市民开放; 2022年7月,集木新闻还报道称,河南信阳市委大院围墙被拆除,方便市民参观纳凉; 2022年,湖北宜昌点军区将原政府大院改造成方便群众活动的公共场所……
专家:推倒高墙,心会靠得更近
对于政府大院“随意进入”,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表示,过去,政府大院被老百姓认为安静、安全、规范,这也导致了人们对政府大院“随意进入”的担忧。习惯性的认知是他们不能随意进出。政府建筑群本质上是公共的。开放除了共享停车位、厕所、食堂等公共资源外,也是贴近群众、适应群众需求的体现。基层党政机关离群众越近,就越要心系群众、同心同心、团结群众。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友谊”。只有这样,才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必要的政治和社会思想基础。
有网友担心政府大院开放会影响办公秩序。冯桂林认为,这样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他说,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懂法、懂事的。只要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工作秩序就不会受到影响。即使存在不讲道理、不守法纪的个人,有关部门也可以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冯桂林还表示,政府大院“免费进入”引发网友热议,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大院开放的需求,也体现了群众的期盼和希望,是公众的一种表达。观点。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刚表示,多年前,县乡政府大院就向民众开放,党和政府的人民品格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但一段时期以来,管理官僚主义日益严重,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与群众的疏远。这是官僚管理的弊端。政府对外开放本身就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党政机关只有贴近群众,才能心连心。因此,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政府大院向老百姓开放。冲破了高高的壁垒后,人们的心变得更近了,彼此也能变得更加理解和包容。
梅志刚还表示,政府大院对外开放是指有序开放。民众和政府机构可以共享一些公共资源,如绿地、停车场、食堂等。对办公秩序可能产生的影响应通过改善内部管理来改善。横向解决。据他了解,在县乡两级,包括一些地级市,像舒城县政府大院这样的情况逐渐普遍,政民关系也更加融洽融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