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二维码
联系我们
APP二维码
返回

拟取消铝、铜材出口退税,铝价外强内弱,行业短期承压,头部厂家加速海外布局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4-11-17 16:11:4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副会长、山东省铝业协会名誉会长闻文军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出口退税将增加出口成本。随着出口量下降,国内竞争可能加剧;国外机会增加,企业走出去;另外,可能会影响国内原铝消费,加上再生铝产量不断增加,国内原铝供应将更加饱和。

在国内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产能饱和、毛利较低的背景下,以金田股份(601609.SH)、海亮股份(002203.SZ)、南山铝业为代表的龙头厂商股份有限公司(600219.SH)正在变道,领跑。 、加快海外布局。

美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拟定的出口退税政策短期内可能会给铝、铜加工行业带来压力,但长期来看将推动行业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相关企业将加快海外布局。

铝产品出口_铝出口国家有哪些_

取消铝铜材出口退税 铝价“外强内弱”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1月15日发布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铝、铜以及化学改性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的出口退税。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产品税率由13%降至9%。

消息一出,当晚期货市场做出反应。铝价方面,国内外涨跌互现。伦铝主力盘中加速上涨,一度上涨近7.8%。隔夜沪铝主力开盘便掉头向下,一度跌幅超2%。铜价方面,隔夜沪铜主力涨幅近7.8%。伦铜低开,盘中短暂上涨,随后回落。

华融融大期货有色金属研究员李奎向美联社记者表示,以11月15日铝锭价格20850元/吨计算,国内铝出口平均利润为2160元/吨;利润还包括13%退税,即2858元/吨。这表明,如果取消退税,按现行加工费计算,国内铝出口可能会遭受损失。

具体来说,在铝产品方面,本次出口退税拟取消的铝相关编码共计24个,几乎覆盖了国内主要的铝型材、铝板、带、箔、铝棒和铝制品。其他铝制品,但不涉及高附加值产品。铝制品等产品。

机构数据显示,铝出口是下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铝出口量基本占总消费量的15%左右。 2023年,我国铝及制品出口量为918万吨(不含废铝),其中铝材出口量最大,为528万吨,占比57%。

铜材方面,出口比例较低。机构数据显示,以2022年为例,终端消费85%以上用于国内,出口不足15%,其中铜终端产品约占12%,铜材料约占2%。

龙头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以南山铝业为例,2023年该公司已转售国内电解铝配额33.6万吨。在印尼原有200万吨氧化铝项目满产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氧化铝产能200万吨。同时,计划投资约60.63亿元建设年产25万吨电解铝、26万吨碳素项目。

明泰铝业(601677.SH)是国内领先的铝加工商。出口方面,2023年其收入为70.11亿元,占比26.51%;主营业务利润5.62亿元,占比22.48%。

公司已经预估了退税对相关铝型材出口的影响。 8月底,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到:目前,出口采取免税、退税政策。如果铝出口不能退税,销售价格也会相应变化。对公司业绩基本没有影响。

铜业上市公司方面,金田、海亮在海外毛利较高的背景下,正在加速海外布局。

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铜管杆制造公司之一。今年5月,该公司宣布拟投资2.88亿美元在摩洛哥建设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此前,2023年2月,海亮股份宣布投资59亿美元。袁元在印尼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

2023年,海亮股份国内、海外销售占比分别为38.90%、25.41%。由于海外业务毛利率较高,境内外销售主营利润占比将基本持平,分别为42.92%和41.69%。

金田股份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海外销售铜产品8.66万吨,同比增长22.84%。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为8.68%,由于毛利率是国内收入的3倍,因此将贡献主营业务利润的23%左右; 2020年,公司海外主营业务利润占比将在10%左右。

海外布局方面,金田2023年底宣布,为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扩大海外生产基地布局,拟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并投资生产基地建设。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矿石端,中下游冶炼加工环节竞争激烈。

1月3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有色冶炼及加工收入利润率仅为3.87%,铜加工、铝加工收入利润率产能严重过剩的加工为1.53%。利润率2。8%,远低于全国制造业5%和规模以上工业5.76%的水平。行业企业要严格自律,控制新增冶炼加工产能,加快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转变企业和行业经济增长方式。

对于拟取消出口退税对铜铝加工行业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对美联社记者表示,短期来看,虽然会给国内下游型材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从长远来看,对行业是有利的。倒逼企业在技术创新、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发力。

分类: 股市
责任编辑: 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