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航天船票预售火爆,未来太空旅游或只需两三万元
深蓝航天董事长霍亮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指出,未来5到10年,太空旅游项目的往返“门票”可能只需2万到3万元。
10月24日晚,淘宝交友直播间双十一专场活动期间,深蓝航天启动2027年首张亚轨道载人旅行飞船“船票”预售活动,预售两张“船票” “船票”售价150万元,直播间下单立减50万元。这两张票上架后不到4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上述负责人透露,飞船总共可搭载6名乘客,公司将适时推出“船票”销售安排。
“关键是运输车辆的重复利用”
据深蓝宇航介绍,上述项目整个飞行时间约为12分钟。飞船舱将在100公里的高度越过卡门线(注:大气层与太空的分界线)。乘客将体验失重环境不少于5分钟。飞船最终将通过降落伞安全着陆。
对于外界关注的飞船安全问题,霍亮表示,到2027年将进行数十次飞行试验,确保乘员的绝对安全。他还透露,深蓝航天将于2030年左右正式启动火星登陆计划。
据2024年8月核心期刊《太空返回与遥感》发表的《亚轨道载人飞行发展研究》文章显示,商业载人飞行主要分为轨道载人飞行和亚轨道载人飞行两种方式。轨道载人飞行被视为真正进入太空。飞行高度通常在300公里以上,在轨时间为数天甚至数月。代表人物是马斯克的SpaceX;亚轨道载人飞行是近年来新兴的类型。这样,飞行高度较低,通常在20公里至100公里之间,在轨时间较短。它会停留几个小时或立即返回地面。代表包括英国的维珍银河和美国的蓝色起源。
深蓝宇航此次发射的是亚轨道载人飞行。与耗资数千万美元的轨道飞行相比,例如SpaceX的票价在2000万至5000万美元之间,亚轨道飞行的成本要“友好”得多,维珍银河的票价约为45万美元。 。霍亮告诉中新经纬,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配送车辆的重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SpaceX“星舰”项目于今年10月13日成功完成第五次试飞。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筷子夹火箭”。东吴证券10月15日在研报中分析,本次试飞的关键突破在于助推器空中捕获回收计划的成功实施。该技术的成熟应用有望大幅降低太空探索的发射成本,为未来提供坚实的基础。为航天任务提供更经济、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早在2016年创立深蓝航天时,霍亮就把目光直接瞄准了液体可回收火箭。当时,中国商业火箭企业的技术路径普遍是先造固体火箭。但霍亮认为,固体火箭无法回收,成本也无法降低。
霍亮表示,他的理念最初并没有得到外部投资机构的认可。霍亮的记忆中充满了与投资人探讨技术路线但最终未能达成合作的经历。 “有的机构列出了技术、资金、市场、政策等多项风险,但我们能排除的风险并不多。”霍亮回忆说,“当时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就是未来的方向。”
专注可回收火箭领域多年,霍亮表示,深兰航天在该领域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星云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第一颗可回收进入轨道并重复使用的火箭。 2021年至2022年,深蓝航天将完成国内首次垂直起降(VTVL)液氧煤油火箭米级至千米级飞行。
在霍亮看来,与传统的一次性火箭相比,可回收火箭是跨代发展。它们不是简单的改进和升级。发动机技术的突破尤为关键。自研火箭发动机也是霍亮最初的技术路线。他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也承认自己走了一些弯路。
为了解决成本问题,深兰宇航于2019年在行业内率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发动机制造。霍亮表示,采用这项技术可以将传统模式下的制造周期缩短6倍左右,周期的缩短可以相应降低成本。 “最终的目标是用小的投资快速制造出发动机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具有竞争力价格的产品”。
“船票”价格又可下调
虽然100万元的“船票”目前已经是“底价”,但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消费能力。以后还能买得起吗?
对此,霍亮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在采访中多次提到“性价比”这个词。 “关键在于运载火箭能否重复利用,燃料支出只占运载火箭总成本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左右,理论上成本可以降低到目前1%的水平。”
霍亮认为,未来火箭的重复使用次数可能会增加到50次甚至100次。 SpaceX目前单枚火箭的最大重复使用次数已超过20次。在霍亮看来,到2029年左右,太空旅游项目有望进一步民主化;未来5到10年可能实现的是将100公斤重的游客穿着装备送入太空,然后绕空间站一周。 ,往返“船票”可能只需2万至3万元。
除了价格因素外,航天器的安全性也是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霍亮表示,深蓝宇航之所以选择三年超长预售,是因为深蓝宇航对火箭技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有深刻的认识。 “按照正常的投资和开发节奏,到2027年将进行数十次飞行试验,涵盖各种极端环境和紧急避险情况,确保机组人员的绝对安全。”
霍亮在采访中还透露,深蓝航天将于2030年左右正式启动火星登陆计划,为后续探索火星资源、拓展人类存在边界铺平道路。 “在此之前可能会做一些准备工作。”
实现业务闭环需要多长时间?
在追求更高目标的同时,必须面对反复迭代甚至失败。
今年9月深蓝空间进行的星云一号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中,可回收一级火箭本体在飞行试验最后着陆阶段出现异常,任务未能完成。完全成功。霍亮表示,从火箭行业的角度来看,一次测试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助于建立新的认识。 9月份的测试让几乎所有关键技术都得到了验证,最后阶段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在细节考虑上还存在不足,这是后续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霍亮透露,该公司原定于11月份再次执行高空垂直回收任务。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必须对原来的火箭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和改进,所以推迟到12月。只要保持原来的状态,11月就没有问题。”
随着今年8月宣布成功完成B3轮战略融资,深兰航天5月至8月已完成B至B3轮融资,获得数亿元人民币注资。霍亮表示,公司目前估值约为40亿元,上市进程可能会在2027年或2028年启动。“商业航天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行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资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角色”。
霍亮坦言,从2015年开始,中国从无到有构建了商业航天供应链体系,但想要将产业打造到商业闭环水平,未来还有一个持续投入的阶段。半个世纪前,这个阶段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旦克服了业务闭环的障碍,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在最终实现商业闭环的道路上,霍亮认为,SpaceX花了大约20年的时间,而中国企业可以将其缩短到10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