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罗源县北山村红树林公园:生态修复带来的美丽蜕变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长满了青草。罗源湾西南侧曾是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的重灾区。随着它的蔓延,原生红树林的生存空间被侵占,水道被堵塞,水质下降,滩涂被废弃。北山村党委书记于紫驰说:“受此影响,一些从事牡蛎、泥蚶养殖的渔民无奈外出打工。”
红树林生态修复改变了这一现状。 2012年以来,在罗源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北山村开展了互花米草铲除工作,并引进了本土红树植物秋茄。罗源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郭前友表示,根据科学评估,当地首创了带状种植模式:每个网格为长50米、宽40米的长方形,留出3亩空地中部为渔业养殖地。平衡红树林生态恢复与渔民生计。
目前,北山村红树林面积达535亩,是福州最大的连片人工种植红树林。随着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其“绿色卫士”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如今,北山村滩涂的生物多样性已逐渐恢复。滩涂上的螃蟹、跳鱼越来越多,还有白鹭、苍鹭等,几十种鸟类也成为了这里的常客。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让渔民受益。北山村牡蛎养殖户余子日说,近年来,红树林长得更长、更好了,海水质量也日益改善。北山村的生蚝年年丰收,市场稳定。 “我们村现在有80多家牡蛎养殖户,村里养殖的牡蛎又大又新鲜,深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风景如画的红树林公园也成为了网红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这里打卡。游客的涌入,有力推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纪念品销售等行业的发展。余子驰说,假期期间,北山村的农家乐、民宿生意兴隆,村民的各种农副产品也增加了家里的收入。
“今年,村里通过招标的方式将红树林公园及周边游乐设施承包给了第三方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北山村党委委员于国银表示,红树林景区目前已为村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旅游旺季,一些村民变身“上班族”:在停车场指导、在农家乐泡茶、送水……
“北山村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游客来这里不仅可以沙滩冲浪、观赏红树林,还可以吃小海鲜、享受钓鱼的乐趣。”余子驰表示,未来,北山村将继续整合“农渔旅游”资源,在保护红树林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渔村改景区、牧区改公园、把山水变成“钱景”,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