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阿胶浆:从医保支付限制到去库存再出发的大品种战略成效显著
复方阿胶为双跨品种(可按不同适应症作为处方药或非处方药管理)。同样是B类医保产品,共有两个批号。 2017年新增“复方阿胶胶”超出医保支付限额,限制了其销售:该药品“复方阿胶胶”仅限门诊使用,且仅限于有严重贫血检测证据的患者。但2023年新版医保目录中,删除了复方阿胶“仅限检测严重贫血证据”的支付限额。
对于开始“去库存”、重新出发的东阿阿胶来说,大品种复合阿胶浆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4月,时任东阿阿胶总裁程杰公开表示,复合阿胶浆近两年以较高速度增长,2022年和2023年销售额分别突破9亿元和15亿元。 。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公司计划实现该产品全年营收目标25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0亿元以上。
据米奈网数据显示,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自2022年起恢复快速增长,2023年重回10亿元梯队,2024年上半年增长20.93%,销售额达到6.3亿元。补血中成药市场,复方阿胶于2024年上半年重回前两名品牌,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1.36%,经历了起起伏伏,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16.62%。起伏。
为何这样的明星药品会成为“典型”违规行为? 11月3日,湖南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黄秀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滋补性“大流通”药品流通量大,市场需求广,为普通人所熟悉。基本上每个药店都有定点医疗机构出售,因此更容易成为药品调换的对象。大部分串通形式包括医疗机构或药店与消费者串通,以甲类药品替代乙类药品,以非医保目录药品或其他产品替代医保药品,窃取国家医保基金等。
从机构类型来看,提供大病医疗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通常不承担药品交换风险,但以营利为目的采取承包经营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私立医院、诊所和药店,往往是违法行为最严重的地区。
“药企基本不会参与,他们不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件事,没有必要。”黄秀香说道。
药品追溯系统或仍需增加销售预警功能
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全国已采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1.27亿条,涉及定点医疗机构29.68万家、定点零售药店49.72万家。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编码标准处处长曹文波表示,这意味着我国60%以上定点医疗机构、99%以上定点零售药店已启动采集追溯码,预计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开始扫描和仓储追溯码。
黄秀香介绍,国内药品追溯体系的探索从2006年就开始了。实际上,药品调换等违规行为一直存在。但由于溯源码一开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接口规范,导致各厂家搭建的系统多种多样且不统一。不过,自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试点以来,药品追溯能力大大加强,以药品交易所为代表的各类“骗保”行为被揭发。
“有的医院没有意识到,医保结算的药品,扫描二维码后会将药品批号和追溯码信息一起上传,以为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实际上却暴露了”。
黄秀香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外药品追溯体系存在差异。以欧盟为例,每种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代码。虽然流通过程中并不强制每次都要扫码记录信息,但患者购买药品后,系统会记录该药品已售出,无法再进入流通和使用阶段。
虽然目前国内的药品追溯系统还没有类似的功能,但黄秀香相信,未来肯定会予以补充。即药品一旦在医疗机构销售,系统必须记录销售信息并显示警告:如果再次出现扫描、扫码查询等情况,可能涉及假药、不合格药品或回流药品的风险。
黄秀香还认为,随着医保监管政策的收紧,未来双交叉药的数量可能会逐渐减少,现有的双交叉药可能会完全转为处方药或非处方药,而流通场中的灰色区域会慢慢消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