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吃药有讲究,首剂加倍你了解吗?
有病就吃,没病就停。说到吃药,很多人还是有这样的认识。其实,吃药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和“停”方法。
服药,注意首剂
任何药物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发挥作用。临床使用中多次给药后,稳态血药浓度一般为有效治疗浓度。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首次剂量达到稳态血浆浓度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为了快速达到血药稳态浓度,使药物能迅速产生作用,发挥治疗作用,有时采用首剂加倍的方法,即在连续服用药物时第一次剂量加倍,后续剂量按常规剂量使用。首剂加倍是基于每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的给药计划。经过广泛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综合药效学、用药安全性等诸多因素配制而成。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药物首剂均可加倍,这与药物治疗的安全剂量范围有关。
需要将首次剂量加倍的常见药物是抗菌药物。将首剂加倍是为了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竞争时间,如口服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伏立康唑、氟康唑、阿奇霉素等。服用某些药物时,是否将首剂加倍取决于所患疾病的类型。治疗情况和患者的情况。未经授权不得增加剂量。例如,在一些特殊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剂量会增加数倍,以快速达到抗血小板作用,但长期使用时,对于继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则会使用维持剂量。预防。
有些药物在首次服用时可能会导致某些患者明显不适,即使按常规剂量服用也是如此。 “首剂现象”是指首次服用药物时,机体未适应药物作用而引起的难以耐受的强烈反应。临床上,“首剂现象”常见于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主要与老年人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有关。例如,首次服用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哌唑嗪片)30~90分钟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出汗、视力模糊、恶心、胸痛、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此时剂量增加一倍,不良反应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时,最好在睡前躺在床上服用。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疗效逐渐增加至常规剂量。此外,β受体阻滞剂(如盐酸普萘洛尔片)也会引起“首剂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逐渐增加剂量。一旦出现“首剂现象”,应立即躺下休息。情况严重的,要及时就医。
患者服药前必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相关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严格遵照医嘱,不得自行加倍或减少首剂剂量。
停药可分为快停药和慢停药
通常情况下,病情好转后就会停药,但停药的方法也有讲究。
大多数药物可以立即服用并停止。例如,一般在体温高于38.5℃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烧药。体温恢复正常后即可停药,无需继续服用药物巩固治疗。这些药物会对肝脏或肾脏造成一定的损害,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有些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有些药物长期反复使用后,身体会产生适应性反应。当病情治愈或稳定,达到停药指征时突然停药,很容易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病情反弹,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及生命——我们称之为“戒断综合症”或“药物戒断反应”。例如突然停用抗癫痫药、抗焦虑抑郁药、安眠药等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 β受体阻滞剂(如盐酸普萘洛尔片)、含甲基多巴或可乐定的抗炎药如果突然停用降压药,患者的血压会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甚至可能发生急性血管疾病事件。为了有效预防戒断综合征的发生,可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缓慢停药。此外,某些药物如果突然服用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例如,糖尿病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突然停止服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血糖可能会突然升高,甚至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如果突然停用左旋多巴制剂等抗帕金森药物,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戒断综合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肌肉疼痛和持续高烧。长期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突然停药可能会引起惊慌和心悸,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危象。 ;长期服用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药物。如果突然停药,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疲劳、抑郁、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加重。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昏迷。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整个减药、停药过程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特别是糖皮质激素药物在各类疾病中的使用情况不同,减药的速度和频率也不尽相同。未经许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决定。患者看医生时一定要询问清楚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以及如何减少剂量。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尤其是节假日或长途旅行前,应按照医生规定的疗程提前备足药品,避免因停药而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曲景涵为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左伟为副主任药师)《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2日第7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