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二维码
联系我们
APP二维码
返回

普及安全用药知识,促进公众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4-11-02 11:01:49  

安全用药是指患者服药不宜过多或过少,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保证患者服药后药物残留在体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效性并加速恢复。

不久前,2024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启动仪式上,有关部门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药误区,整理发布了10条安全用药提示。

秘诀1

对于慢性病,不要只储备药物。不要犹豫,定期进行随访。

有些慢性病患者认为吃药后感觉好,就继续吃药。他们为了方便,只储备药品、服药,没有按要求定期跟踪检查。如果患者长期自行用药,不回来复诊,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往往很容易延误病情。

以2型糖尿病的治疗为例,控制血糖稳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随着病程延长,若出现轻、中度并发症,需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眼睛、肾脏、神经和心脏都需要治疗。 、血管外科等专业科室接受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防止因严重并发症而致残和死亡。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回国进行相关检查,血糖控制不佳者则需增加检查频次和项目。只有通过规范管理,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药物治疗等,才能实现全面降糖、控制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慢性病患者不仅要囤药、服用,还需要定期随访监测。别太麻烦了。

秘诀2

一定要坚持控制血压。随意停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有些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或擅自长期停药,或间断服药,殊不知这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高血压是中风、心肌梗塞甚至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只有坚持长期用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能显着降低心肌梗塞、脑梗塞、心力衰竭、房颤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因此,不符合停药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放弃停药的想法,坚持服药。

如果医生确定确实可以减量,减量原则应缓慢、平稳,避免血压波动或反弹。如果联合使用药物,应优先减少剂量,而不是先停掉其中一种药物。如果血压保持正常超过6个月,可将原药物剂量减至最低维持剂量。如果您的血压能够保持正常超过6个月,您可以考虑停药。

需要注意的是,基础II级以上、中高危人群的高血压患者完全停药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在心血管专家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

秘诀三

奥司他韦抗流感,儿童使用须小心

奥司他韦是常用的流感预防和治疗药物。可用于治疗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也可用于治疗13岁及以上成人和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预防流感。

儿童是服药的特殊人群。使用奥司他韦预防和治疗流感时,通常选择颗粒剂,以方便服用。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服药时间。作为治疗药物,奥司他韦应在流感症状出现后 48 小时内开始使用。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如果治疗有效,发烧通常会在 48 小时内消退。作为预防性药物,奥司他韦应在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 2 天内开始使用。

用药剂量。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体重计算(参见说明书),家长应确保按照医生指示准确服用剂量。

药物治疗课程。一般建议连续服用5天。即使孩子在服药期间有所好转,也应继续完成整个疗程。

不良反应。奥司他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痛。也可能出现皮疹和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儿童必须在成人监督下服药。如果出现疑似不良反应,专业医务人员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停药。

秘诀四

正确认识肥胖,盲目相信“神药”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细胞总量增多,或局部含量增多、分布异常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体重指数(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 BMI 等于体重(公斤,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 BMI≤18.5kg/m2为体重不足,18.6-23.9kg/m2为正常体重,24.0-27.9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肥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被忽视的慢性疾病,但发病率却在急剧上升。肥胖会对人体各主要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肥胖患者更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此外,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和心理问题。

减肥时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和干预下进行,通过营养+运动+心理等综合方法来实现科学减肥。当确实需要使用药物减肥时,应遵照医生的指示,仔细权衡适应症、禁忌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滥用减肥药存在安全风险。目前还没有所谓既无副作用、又不反弹的“减肥神药”。肥胖患者不可盲目跟风自我药疗,以免适得其反,伤害身体。

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坚持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

秘诀五

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可能受益于谨慎使用处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和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吸收、代谢、排泄药物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因此,应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

老年人用药可遵循以下原则:

选择合理化。选择疗效确切、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遵循“最少药物数量、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一般不建议联合使用4种以上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尽量选择具有“一石二鸟”功效的药物,避免同时服用效果相同或副作用相同的药物。

个体化剂量。老年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中国药典》明确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用量为成人用量的3/4。一般根据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按成人用量的1/5、1/4、1/2、2,按/3、3/4的顺序服药。不要盲目加大剂量,以免药物蓄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同时,应注意加强治疗药物的监测,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提高合规性。 70岁以上的老年人往往记忆力较差或患有多种疾病。他们需要使用多种复杂的药物。他们很容易忘记或混淆医生和药剂师给出的用药说明,导致用药错误(忘记服用、误服甚至服用过量)。 。在这方面,可以将药物治疗方案的复杂性降至最低,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秘诀六

颈动脉斑块高发,防控措施严格不可大意

颈动脉斑块是指动脉内层胆固醇、钙盐、纤维蛋白等物质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而引起的疾病。当颈动脉出现斑块时,就像血管被石头堵塞一样,血液无法正常供应,出现头晕、头痛等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斑块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堵塞相对细小的远端血管,从而导致中风。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首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改善饮食、增加运动、减肥、戒烟和限制饮酒,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进一步生长或增加。

其次,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一定要积极合理控制血压和血糖。

最后,达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如果LDL-C控制在2.0毫摩尔/升(mmol/L)以下,大多数斑块将不再继续生长;如果LDL-C控制在1.5mmol/L以下,大多数富含脂质的动脉斑块就能逐渐缩小。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基石。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50%是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明确指征。无论胆固醇水平如何,都应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患者应长期甚至终生服用他汀类药物。这是抑制牙菌斑生长的有效措施。间歇性用药是非常不可取的。

秘诀7

VD需要科学补充,不宜过少或过多。

维生素 D 对人类健康具有广泛的影响,对肌肉骨骼健康尤为重要。它促进肠道钙吸收,矿化新形成的骨样组织,并在肌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人缺乏维生素 D 会导致骨质疏松症,从而导致跌倒和骨折。维生素D3是治疗的首选;当不能使用维生素D3时,也可以使用维生素D2。建议首先口服,然后肠胃外给药。剂量应个体化,由医师制定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治疗方案,并根据临床反应进行调整。

维生素 D 越多越好。短期大剂量摄入或长期服用过量维生素D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出现高钙血症、全身血管钙化、肾钙沉淀等软组织钙化。高钙危象是一种严重的病症,患者可能因肾衰竭或心脏骤停而死亡。

对于正常人来说,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无需额外补充。只有缺乏维生素D并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才需要服用药物来补充。维生素D缺乏症纠正后,补充仍应以均衡饮食和户外运动为主,避免长期或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引起中毒。

秘诀八

人未老先秃,对症下药才能挽救发际线

当毛囊因衰老、营养失衡、疾病等原因失去正常功能时,就会出现脱发。脱发分为非疤痕性脱发和疤痕性脱发。非疤痕性脱发包括雄激素性脱发、休止期脱发、斑秃等。脱发的原因包括遗传、雄激素、精神压力等。雄激素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多由遗传引起。可以通过减少体内双氢睾酮 (DHT) 并刺激毛发生长的药物来实现预防和治疗。

非那雄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口服处方药。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DHT。非那雄胺作为5α-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阻断这一环节,从而减少体内的DHT,显着改善毛囊萎缩。建议严格遵医嘱,按时、适量、按疗程服药。如果出现严重症状,请及时就医。

米诺地尔是一种外周血管扩张剂。局部使用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头皮的营养和血液供应,延长毛囊的生长周期,从而促进头发生长。米诺地尔外用制剂为非处方药,获取方便,但作用较弱,主要用于预防脱发。

严格来说,脱发没有治愈方法,需要长期保养。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才能更有效地减少脱发。

秘诀九

分类: 股市
责任编辑: 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