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分析师:新能源企业龙头全球竞争力夯实,电力设备板块稳健发展
发展新能源对于我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朱跃认为,当前节点,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电网升级改造持续推进等因素处于共振区间。经过周期的洗礼,我国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全球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在本轮产业更新迭代过程中有望迎来新的景气周期。
朱跃表示,利用新的各板块在建工程指标模拟明年各板块固定资产增速后发现,储能行业预计将继续处于高位运行。繁荣状态,海风产业链需求高度繁荣。供需格局向好,光伏、锂电池、陆上风电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从财务报表中的资本支出、在建项目、固定资产情况来看,行业继续扩产的意愿有所下降,而需求端却保持了稳定的增速,行业正在进入新的周期。
朱跃认为,逆转的曙光开始显现,判断锂电池行业在2025年春夏之交,行业供需形势或将出现明显好转。国家层面一直高度重视。光伏、风电产业重视,政策激励明确,需求持续释放。不久的将来,企业自律、规范行为将发挥积极作用,行业有望迎来逆转。在此背景下,电力设备板块也受益于新能源投资的增加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供需形势十年来首次出现有利变化。
锂电池: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正式进入复苏周期
朱跃表示,今年以来,锂电池板块产能利用率环比持续提升,中游材料出货量也与电动汽车销量同步增长终端行业复苏迹象明显。行业产能利用率从一季度的40%-60%提升至二季度的60%-80%,三、四季度环比持续提升。部分龙头企业5-6月实现满产;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率提升带动行业折旧压力减轻,单位成本环比下降,电池、正极、负极等环节单位利润显着提升。 2025年第二季度锂电池供需状况或将明显改善。
储能:全球市场爆发式增长,亚非拉市场引领储能发展
储能行业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随着平价光伏储能的推广以及亚非拉市场潜力的逐步释放,全球大规模储能和家庭储能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第二季度储能电池和逆变器出货量环比大幅增长。平价太阳能存储的行业趋势推动了全球储能需求的爆发。尤其是亚洲、非洲、拉美市场潜力巨大。二季度以来,大型存储和家用存储行业出货量较上季度大幅增长。
储能电池方面,碳酸锂已跌至8万元/吨以下,储能电池成交价已低于0.3元/Wh。季度出货量环比继续增长。
在逆变器领域(户用储能),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储能需求增长超出预期,盈利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
PCS(大规模储能)方面,实现收入和出货量高增长,毛利率保持稳定,下半年出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在光伏发电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海外扩张。
系统集成方面,中东大订单已启动,市场逐渐认识到海外大存储需求的全球通用性。
光伏:政策引导明确企业自律与协作,行业面临逆转时刻
光伏行业经历了周期的洗礼。目前国家的政策指导非常明确。企业正在加强行业自律,遏制过度竞争,确保全球需求覆盖有效产能。行业清供趋势较为确定。
朱跃表示,光伏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光伏为代表的“三新”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响亮名片。国家层面历来高度重视。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近年来,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电网改造推进,新增装机空间进一步释放。
面对当前行业的实际情况,行业自身正在加强自律和规范。前段时间,光伏行业协会公布了行业权威成本水平,呼吁行业加强自律,杜绝内向恶性竞争,效果立竿见影。随着需求的持续增长、行业自律的出台以及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光伏行业正在进入明显的逆转和复苏之路。
风电:风电主机利润拐点临近,海丰电缆毛利率保持高位稳定。
经过上半年的调整,风电行业预计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招标和装机将出现增长,预计2025年风电行业装机容量将突破100GW ,达到历史高位,将对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 。
零部件价格方面,三季度铸造主轴价格有所上涨,年底价格谈判时进一步涨价的确定性较强。朱跃预计,2025年供应紧张的零部件包括大兆瓦铸件、叶片、齿轮箱等。风电主机方面,目前5家上市主机公司均给出了2025年毛利率改善的预期,预计2025年主机公司利润将进一步改善。
海上风电方面,市场关注江苏、广东等地项目进展情况。目前,两省正在积极推进。江苏海丰“十四五”规划已于近日获批,预计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海丰风电机组在两省均不会出现实质性障碍,招标情况良好,预计2025年海丰并网容量将达到12-15GW,约翻一番。同比增长。后续潜在的深海政策有望为海风打开长期空间。
电力装备:新能源、人工智能需求驱动,优质产能正从中国走向全球
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进入十年来首次上升景气周期。近十年来,全球电力设备需求增长相对稳定,行业产能扩张缓慢。今年以来,一方面,我国电网转型加快,全年电网投资增速达到两位数;另一方面,在全球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产业趋势革命下,各国加强电网升级改造,电力设备需求增加。需求显着增长。中国电力设备公司凭借强大的竞争力,正在有效填补全球电力设备供应缺口,在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打造中国电力制造出口新亮点。
朱跃表示,更重要的是,在电力设备新能源产业中,中国的优质产能已在全球占据明显优势地位。在国家积极政策的推动下,目前各方面领先的优质企业的全球制造业市场份额仍在上升,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未来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将不断强化这一优势。 A股目前聚集了一批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制造资产,是全球投资者新能源投资决策关注的焦点。 “我们判断行业正处于新的复苏周期的起点,对其后续发展充满信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