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二维码
联系我们
APP二维码
返回

2025年韩国投资者加大布局A股和港股市场,交易额激增200%创历史新高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03-14 08:12:46  

自2025年以来,A股票和香港股票市场已成为世界上表现最好的资本市场。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投资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逐渐增加部署中国资产的努力。

根据韩国证券存放与定居研究所(KSD)披露的最新数据,以及2025年2月的几家经纪公司,对A股票和香港股票的投资规模大大增加,自8月20222年8月以来,近200%的月份至7.82亿美元,近200%的月份至美国7.82亿美元。

韩国投资者更喜欢哪些目标?根据记者的观察,香港股票市场的技术股票是其主要购买目标。

资金在韩国股票波动下找到了出路

韩国股票市场对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施加了压力。

自2025年以来,韩国股市发生了重大波动。在今年年初,韩国综合指数曾经表现出强烈的反弹,但自2月下旬以来,它已经跌倒了。 2月28日,韩国综合指数在一天内下降了3.39%。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对韩国市场的情绪相对复杂,一些投资者对韩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和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感到乐观,但是一些投资者也担心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韩国的一些国内经济结构问题。

“日常经济新闻”的记者注意到,同时,在韩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指数ETF(交易开放式指数基金)基金表现良好,ETF的每月回报率最大,超过60%。

自2月以来,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也使韩国资金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购买工作。根据韩国证券存放与定居研究所(KSD)披露的最新数据,以及2025年2月的几家经纪公司,对A股票和香港股票的投资规模大大增加,自8月20222年8月以来,近200%的月份至7.82亿美元,近200%的月份至美国7.82亿美元。

对于海外资金,中国技术巨头的估值优势是最有吸引力的。数据表明,尽管中国的技术股票显着上涨,但中国“七巨头”的平均市盈率是32.3倍,而芯片制造商NVIDIA是全球人工智能狂热主义中心,估值为37.6倍。海顿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这次外国资本参与了香港技术部门,但在一般消费和股息方面,南行资金可能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香港股票市场的技术领域和新能源车辆部门是最受欢迎的。其中,小米集团,比德股票和阿里巴巴是最近购买韩国资金最多的股票。

数据表明,自2月以来,韩国的资金主要集中在两个主要主题上:中国的AI(人工智能)行业升级和消费恢复。在香港股市中,小米集团在净购买列表中排名第一,为723.9万美元,而BYD和Alibaba-W的净购买额分别为7124万美元和3749万美元。

港股资金来源比例__港股资本市场

韩国资本对A股的两个主要方向乐观

此外,追踪中国互联网的ETF基金KWEB在2月获得了17.66亿美元的净流入。该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阿里巴巴,腾讯,Pinduoduo和Meituan。该基金的规模超过88亿美元,使其成为海外最大的中国ETF。

在A共享市场中,韩国资金专注于升级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带来的半导体行业机会,消费电子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具体来说,比德还以1631万美元的净购买领先,半导体设备制造商Northern huachuang和Zhaoyi Innovation紧随其后,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自2025年以来,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表现出强烈的恢复趋势。随着工业链合并和收购的激增,国内和外国基金越来越关注A股半导体部门。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并合并和收购已成为公司发展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Citic Securities预计,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有望从海外成功的经验中学习,并合并和收购将成为一般趋势。通过合并和收购,我们可以实现类别扩展,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模式,并整合上游和下游工业链,以不断提高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A股消费电子部门也是韩国首都的关键布局方向。数据表明,自2月以来,Luxshare Precision和Midea Group也在净购买中排名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投资者还通过投资中国ETF产品投资了中国市场。 E Fund CSI Cloud Compul ETF和Huatai Prudential Shanghai和深圳300 ETF在净购买列表中排名第七和第八,表明了韩国投资者对中国特定行业的浓厚兴趣和综合指数。

分析人士指出,韩国基金大规模购买中国股票实质上是对中国技术行业升级和政策股息的认可,这也是资本从高价值市场重新平衡到成本效益的资产的结果。从长远来看,中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提高以及经济基本面的恢复将为外国资本流入提供更稳定的支持。

分类: 股市
责任编辑: 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